國劇新生代找尋創新之途
菊壇諸先進提供親身體驗
【中國時報/林馨琴】
1979-05-12

正當音樂界人士致力於中文歌劇及中國歌劇的演出時,戲劇界人士也希望為中國傳統戲劇找尋一條創新之路。由郭小莊發起的「雅音小集」可以說是國劇界的新生代,當然他們也必定要得到老一輩人物的大力支持,才可能有創新的機會。

像這次雅音小集除演出新編平劇「白蛇與許仙」之外,又邀請李環春演「林沖夜奔」,田士林與郭小莊合演「思凡下山」,注重崑曲獨腳戲的傳統演出,是因為他們覺得唯有從傳統的再認識中汲取經驗,才有為國劇創新的依據。而笛王徐炎之,琴王朱少龍能更熱心參與伴奏,經常熬夜排練,使崑曲之夜的演出更加精彩。

據田士林教授表示,曾虛白先生曾經寫信給他,提到要他和聲樂家吳文修共同合作研究,創造出合乎近代標準的中國新歌劇。因為,吳文修代表了一種親身體驗到現代歌劇價值的專家,田士林代表親身體驗到國劇價值的專家,兩人都有志創造中國自己的歌劇,因此,曾虛白很希望撮合他們的合作。

由於吳文修和田士林都很忙,兩人也沒有機會討論,因此,一直沒有結果。田士林則以為中國傳統戲的新創或是與話劇結合,或是與歌劇結合,都是值得嘗試的。田士林還記得抗戰期間,山東劇院的王泊生曾經編創了新歌劇「岳飛」、及「荊軻」,從抗戰初期演到末期,極受大家的歡迎。新的歌劇採取的是開放的路線,注重色彩和劇情的配合,對服裝、布景都很講究,在歌曲方面都是新編的曲子,聽起來像崑曲,卻又是走山東劇院的路子,再加以變化,未嘗不是一個方法。

對於梅蘭芳、齊如山等的改編中國戲劇所走的細線條作風,田士林以為的確對復興中國歌舞劇是一大貢獻,但是田士林以為我們現在除了舞台美的塑造之外,還應該加強戲的內容。許多戲詞都應全部再改編過,做到平易近人而不粗俗。

田士林還記得從前國立編譯館曾請專家修訂過幾十齣平劇的戲詞,由正中書局出版,如果各個劇校能夠採用這些修訂過的東西,且由政府配合,繼續請專家修訂、改編,則國劇的改革才有可能。

中國新歌劇的創建需要各種專家的合作,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只靠一個雅音小集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