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雅音的公演
【中國時報/夏元瑜】
1979-05-16

有人說現在該提倡國劇。我對這話並不贊成。您且聽咱說來,我從投胎之日起就在北平。最小的時候隔著先母的肚皮就聽過譚鑫培和梅蘭芳了,至今和朋友們提起來尚自以為豪。以後出了世,上了小學,識了字,看了水滸、西遊、三國等小說,再去戲園一看,啊,原來大多數的故事我全懂。看那孫悟空的開打,真比看書有意思多了。從此入迷。電影不是沒看過,但是銀幕上的影像不能和活生生的觀眾起共鳴之感,不能吸引觀眾一觀再觀。我以後就此中毒,一輩子也沒跳出這牢籠來。小時節省下飯錢,攢下些湊合買張半票,此外當然也有父母帶去看的時候,連玩具都是些舞台上的刀槍之類,耍刀打破了玻璃固然要挨打,為了去聽戲,逃學被發現了當然更麻煩。到了台灣之後又帶了倆洋學生去看戲,先由看武戲的開打入手,不料這兩洋孩子一連看了三天,也從此不克自拔,竟賴著不肯回國。現在許多年輕人根本不肯邁入戲院一步,倒是確有見解。

國劇也不必非墨守成規不可,有許多地方不妨改改,不過這不是高談理論的人所能著手。改的人必須自己有很好的造詣和舞台經驗才行。國劇注重人物的美化,包括聲音、動作(舞姿)以及服裝、和人物的造型等等。要由青年人來改,才能吸引青年人來欣賞。我有個固執的學生郭小莊,她這大半年來天天孜孜不倦的要改舊戲白蛇傳。唱詞、扮相、身段,也全請教了不少內外行的專家。又有徐炎之、侯宗佑二位老先生熱心指點。她既不投身螢幕,而立此大志,真夠勇敢的了。本月十七日她演的「白蛇與許仙」就是從前的全部白蛇傳。她把這齣戲演得高潮迭起,把愛情、神怪、戰爭、哀怨交織而成。青年朋友,您不要以為人神並具的戲為迷信,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不也是一樣的嗎?你也不妨把這中西二戲全看看做一比較,這齣戲裡有老夫的學生。「白」劇內的青蛇馬嘉玲,老和尚袁玉鴻,全是很不錯的腳色,不過平常不大有露一手的機會,很是可惜。現在能和大家見見,我想定能得到大家的讚許。至於演許仙的曹復永,演小和尚的吳劍虹,演烏龜精的杜匡稷全很有名,不須多為介紹,此外還有些文化學院的學生。不多說了。

十八日先是李環春的林沖夜奔。這齣戲極累人,唱和舞全要表現出英雄來路,要慷慨淒涼,四十分鐘內身子、嗓子全不得片刻的休息,一個人要高潮迭起,像「老人與海」一般,太不容易。此戲完了以後是郭小莊的「思凡」和「下山」。這戲是元朝人寫的,提倡信仰自由的戲,詞句大都用的是白話,在老夫的近作「生花筆」和最近的大成雜誌裡全有專文提及。最難得的是思凡中的和尚竟是一位世界新專的教授田士林先生來演的。您別瞧他是教授,可有一身武功。還有頸和齒的特技。頸能大耍念佛珠,耍得比胡拉圈靈巧得多。牙齒能叨著一雙靴,一鬆口,一只飛到東,一只飛到西。我也學過他的本事,不過靴並沒有飛,飛出的是我的假牙。

最後,這次的票價可真便宜,人人買得起,不是專為豪華階級欣賞的。從這一點上就可看出雅音小集真格的以提倡國劇為己任。更可喜的是軍中二劇隊的大力支持,毫無門戶之見!也就得如此,國劇才能有發展的希望。

我寫此文有害人之嫌,不過您別忘了,假如您上了外國,洋人問你中國戲如何?您竟瞠目不知所對,多不好意思,不如去看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