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莊嘗試與改進 使國劇發新芽
【中央日報/陳正毅】
1980-02-09

去年五月,郭小莊和她「雅音小集」的夥伴們,以「傳統國劇的新生」為宗旨,在國父紀念館演出國劇「白蛇與許仙」與崑曲「思凡下山」,那次改變形式的演出,招徠了許多觀眾,也引起不少譏評。

在面臨國劇這樣一門有傳統性而且定型演出的藝術,郭小莊和她的夥伴們在事先已可料到,創新一定要引起反彈的,但他們抱持著一個信念,「要使老樹繼續繁茂,祇有讓它發出新芽」,路也許走得不一定對,但確實是抱持著「國劇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在做;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推動「傳統國劇的新生」的手,有些是像郭小莊或比她更年輕的,但也有國內號稱「鼓王」的七十歲打鼓佬侯佑宗,名琴王克圖,名丑吳劍虹,舞台燈光專家聶光炎,比侯佑宗年紀還大的崑曲名家「笛王」徐炎之等。

當掌聲和議論之聲還未平息止沸之前,「雅音小集」已決定初春跨出他的第二步,這一步的幅度更大了,參與的人也更多了,新加入這項「嘗試與改進」行列的,有兩位編劇孟瑤、楊向時、京派老生哈元章以及上海時代舞台設計老手徐福寶等多人。他們從去年十一月間展開排練以來,已投注下相當心力,尤其是唱腔的編排、研練與整體性的音樂設計與改進,更達半年以上。然而,可以預料的是,在這三天演出前後,必也會有更多的討論出現,來判定雅音小集的嘗試是否能被接受,以及是否能接得上那泓浩瀚傳統。

根據郭小莊的說法,這次在演出劇本、方法及舞台效果方面,都做了許多突破性試,劇本是新編的,表演採取近代西方戲劇的方法,直接以幕啟幕落代替繁冗的家門上場,以求得緊湊生動的戲劇效果,也就是說,郭小莊大膽捨棄國劇舞台上極重視的出場亮相,「竇娥冤」由徐福寶設計特殊雪景外,還有聶光炎設計的天幕配合情境轉換使用,也捨棄了大幕「守舊」。「木蘭從軍」劇在其指點下,演習國術「青萍劍法」,是首度把國術動作融入國劇舞姿。春郊馳馬一場,有花木蘭和韓人傑的「雙趟馬」,亦極罕見。

這是否為一次成功的嘗試,戲迷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