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新戲「竇娥冤」 郭小莊一夥嘔盡心血
【聯合報/黃寤蘭】
1980-03-12

戲劇發展至元朝始稱完美。元雜劇作者多為落第才子,或是省椽令吏,辭章吐屬不凡,所作曲詞優美動人,意境佳妙,以白描為能事,唱白自然率真,不是明清的綺語艷詞可比。

雅音小集十四、十五兩晚在國父紀念館推出的「感天動地竇娥冤」,就是直接改編自關漢卿的雜劇原著,和習唱的程派「六月雪」不同。

孟瑤改編關劇,從幾個著眼點出發。其一是雜劇文辭雖美,但限制在四折內完成,因此多有布局草率的毛病,不能淋漓透徹地發揮。其二是曲詞優雅,但賓白及穿插雜亂,除了正旦及末角外各演員戲份輕微,不能突出戲劇效果。其三是唱詞只有正角一人唱,一齣戲動輒十多個曲牌,非鋼喉鐵舌者難以勝任,修改是有必要。

因此,孟瑤的改編本衡度劇情增加二場戲,變成「夜紡」、「逼婚」、「害命」、「公堂」、「法場」、「托兆」六折,給予各角色合理的事件發展,並加強人物間的錯綜關係,使得戲更完整,當然主軸還是落在郭小莊飾的竇娥身上。

「夜紡」中竇娥自悲身世,思念亡夫,在一燈如豆中繞室徬徨,以古調吟詩。服裝、燈光及織機道具都經過特別設計,情調悽惻優美。

「逼婚」有張驢兒(吳劍虹飾)的重頭戲,張強行不軌,遭竇娥抗拒,二人拉扯中有許多閃避騰挪撲跌扭打的身段,唱腔既快且高,造成第一個高潮。

「害命」中張驢兒誤毒死其父(董盛村飾),露出險惡無情的面目,和蔡婆(竇母,歐陽敏文飾)的荏弱無能,竇娥的可敬可愛形成對比,劇情在此發展驚人,竇娥惹上人命官司。

「公堂」一折竇娥肩扛粗重刑枷,披頭散髮,著特別設計的灰衣灰褲,被昏庸貪婪的州官(杜匡稷飾)嚴刑拷打,三種不同的刑具:杖、皮鞭、拶子使竇娥使出各種不同的身段絕活,如走「滾背絞柱」、摔「硬僵屍」、暈絕等,三次醒轉都唱倒板,次次不同,直至聲嘶力竭。

「法場」竇娥改裝紅色罪衣罪裙上場,冤聲聞九霄。臨刑前設下三願:一願冤血不落地而飛上九天,二願六月飛雪,三願楚地乾旱三年,使沉冤為人人所共知,用碰板唱出,氣勢逼人,風雲變色。此處配合突出的舞台變化,加強效果。

「托兆」為鬼魂戲,郭小莊之專擅戲,她身著白長衣,頭蒙黑紗,飄游走鬼步,有繁美的身段,現身乃父竇天章(楊傳英飾)前訴說前情,沉冤終得洗雪,奸人定罪正法。

劇本只是戲劇的一半,另一半要靠眾人結合智慧,化為舞台藝術。雅音在這一方面是傾全力做了,在郭小莊總提調下,每一部份都有精密的設計。

如朱少龍為全劇新編唱腔,眾位琴師演練了好久,才和演員配合得嚴絲合縫,可見新編之不易,難怪梨園行很少嚐試。

聶光炎為雅音設計燈光舞台,也抱定一個將國劇從「演員劇場」推進到「綜合劇場」的理想,順應國劇的音樂性和舞蹈性,把握住空間自由運用的原則,加深演員的表演層次,而非亭台樓閣式的落俗設計。

燈光的運用可控制空間大小及時間明暗的感覺,集中劇力。如「夜紡」竇娥繞室徘徊,「法場」處斬,燈光都隨主題環繞。處斬時風雲變色的波譎雲詭狀,鮮血噴上白練的情形,都用燈光打出,劊子手在下場門舉刀(傳統國劇斬首都用暗場)時,一束光線投射在刀鋒上,寒芒閃閃,都是燈光出色的運用。

曾在華北做過國劇舞台工作的徐福寶老先生設計處斬後飄雪的情形,用六人在上方灑寶麗龍揉搓成的雪片,四人在下收拾換場,雪花冉冉,飄搖滿天,配合怪異的天色,幽咽的國樂聲,短短十分鐘的戲,動用不少人力。

另一特色是開場不依國劇格套由演員走上,報名的方式,而由布幕昇降開場,人早在舞台上等著,使戲保持進行的感覺。

郭小莊本人自然更是不遺餘力,從構想、組織人手,到各方協調,連服裝設計、道具、訂租等細瑣雜事一概包攬,每日還要排演,學新腔,每一個動作都由自己琢磨設計,嘔盡心血,國劇新一代的觀眾為她喝采,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