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音小集」力求保持「梁祝」的浪漫色彩
【中國時報/湯碧雲】
1981-04-15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故事,多年來雖然一再的被搬上電影、電視螢幕,可是照樣的淒美感人,同樣的膾炙人口,而這一次「雅音小集」竟然要將之搬上冷門的國劇舞台,仍然會有熱烈的回響嗎?

無疑的,這次「雅音小集」負責人郭小莊的劇藝,要面臨一次大的考驗,然而卻也是中國戲劇是否能被國人再次肯定的一個契機。

郭小莊這次演出,擔負的沉重是可以想見的,當然今年她在國劇創新的嘗試上,也不能不格外用心和慎重。

如何使「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嚴格拘限的國劇舞台上,仍現生動浪漫的情懷,又不落入舊故事的老套?郭小莊先談對該劇在國劇形式處理上的一些嶄新手法。

她說,音樂部份是今年她演「梁祝」強化的重點,主要有關樂團演奏的背景音樂,是由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王正平編曲指導。

首次率領國樂團參與國劇演出的王正平表示,他編寫序幕曲和場間音樂時運用五聲音階,蓄意烘托劇中詩情畫意的氣氛,但是與文武場音樂並不相疊牴觸,只要銜接的細密,就顯效果,演出時國樂團將坐在上場門,文武場將設在下場門。

王正平曾經為舞蹈、電視、電影配過樂,他覺得這次為國劇配樂雖屬嘗試,但已深刻感覺其藝術生命。他強調,舞台上「梁祝」的音樂與黃梅調的「梁祝」截然不同。

舞台的處理,郭小莊仍採抽象精神,由聶光炎負責設計,前半場用幻燈打景隔場,後半段用象徵性的佈置劃出空間,最突出的部份是「山伯病亡」一場,一個舞台將分割為二,一半描述山伯的病榻思念,一半是英台的滿懷愁腸。

最後一場「哭墳」,國劇道具專家徐福寶將設計兩隻蝴蝶自墳中翩然而出的奇景。

郭小莊自覺最艱難的部份還是在她自己的表演,文武旦角的郭小莊,由於祝英台要女扮男裝,她將首次表演扇子生的絕活,為此,她特地向越劇名小生高謹學習「耍扇子」和越劇小生柔美的身段,再融入國劇小生較剛性的動作,使之富於新意。

劇情為孟瑤編劇的「梁祝」與電影中的「梁祝」也有不同,十二個場次分別是:「遊春撲蝶」,英台將不喬裝郎中戲耍父母;「山伯辭父」,孟瑤說,梁山伯悲劇性已夠強,沒有父親太可憐了,因此她為山伯加個父親;「風雨結識」,山伯與英台的相逢是為了躲雨搶亭子才認得;「英台困情」、「十八相送」、「英台與父爭執」、「山伯來訪」、「樓台會」、「山伯病亡」、「事久報信」、「馬府迎娶」、「哭墳」。

此外,國畫大師張大千也參與了這次演出,郭小莊表示,當初演「梁祝」是由於張大師的提醒,其次,在服裝方面,張大師及夫人親自設計及彩繪。「是『事久』、非『四九』;是『人心』,而非『銀心』,因為是來自『事久人心』的典故。」這是張大千對國劇「梁祝」貢獻的意見。

每次「雅音小集」的演出,都會在國劇界產生一次激盪,今年郭小莊再度大膽的創新,各方的抨擊在所難免,臨演前,她只強調,這是「雅音小集」第三次的嘗試,不是改革,她希望藉「梁祝」使觀眾對國劇廣泛的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