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莊也成了歌星
忙著趕場到處打歌
【中國時報/褚鴻蓮】
1986-01-30

郭小莊永遠是一個傳統的開拓者──這是郭小莊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她多年來致力國劇藝術的理想。

從民國六十八年,郭小莊成立「雅音小集」開始,就積極推展國劇的舞台藝術化,改良身段、唱腔、唱詞、音樂、舞蹈,目的在把更多的年輕人引入劇場,探掘中國戲劇之美。現在,郭小莊嘗試與現代錄音技術結合,將國劇藝術透過科技方式重現原音,使忙碌的現代人不必進劇場,就可以在平日的生活天地中接觸到國劇的精緻面貌。

前年,郭小莊曾與光美唱片合作,將她的年度新戲「韓夫人」、「紅娘」,搬進錄音間,雖然推廣的成果沒有預期的好,但是,這套唱片獲得了「金鼎獎」,給郭小莊很大的鼓勵。今年,基於「飛碟」的幾位年輕人和郭小莊有把「好的聲音收藏起來」的共識,郭小莊去年的作品「劉蘭芝與焦仲卿」將藉著錄音技術而神靈活現了。

其實,去年在郭小莊籌備「劉蘭芝與焦仲卿」公演之前,她就計劃將該劇製作成錄音帶永久保存,因此,負責編戲的名琴師朱少龍就被小莊賦予一項重任,在樂器及唱腔的表達上必須更豐富,而顧及「生活化」和「市場性」。朱少龍在愛徒苦苦逼迫之下,果然有了嘔心瀝血之作。

「劉」劇在錄音間「生產」的過程,是相當令郭小莊難忘的,習慣於舞台表演的文武場和曹復永、朱少龍,都不能適應最新的同步錄音技術,一再適應環境的結果是成本相對的增加,郭小莊透露,「雅音」文化公司為「劉」劇唱片投下了六、七十萬元的製作費。

錄製期間,郭小莊親自參與機器的操作與修剪工作,製作完成,她又選擇一般唱片歌星四處「打歌」的宣傳方式,南、北奔波,穿梭於各電台、電視台。

幸運的是,郭小莊的端正形象和她以往努力的成績受人尊重、肯定,她的「打歌」行動,非但沒有碰壁,還成為各節目急於爭取的對象而進行得非常順利,光是憑著郭小莊對國劇的堅毅與狂熱,傳播媒體就不能拒絕助她一臂之力,何況,復興文化、藝術,人人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