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來港為亞洲藝術節演京劇
郭小莊先來部署
【華僑日報/朱侶】
1988-08-24

郭小莊十月廿四日領台灣京劇團來港為亞洲藝術節演出四天兩個大戲,戲為「王魁負桂英」和「紅娘」,各演兩天。為了今次的演出,郭小莊來了香港,先為演出展開宣傳活動,與新聞界和見香港的文藝界會面。

參加這個活動的可以說是全是國語人,只有朱侶與紅伶新馬是廣東人而已,每個人也是說看過郭小莊的京劇,也只有朱侶與新馬未看過,不過朱侶卻看過郭小莊所主演的電影。朱侶認識郭小莊也是從電影中開始的。

不記得多少年前,郭小莊為她所主演的電影「驚天動地」來港協助宣傳,並且當選了第二屆武俠影后(第一屆為鄭佩佩)。郭小莊留港期間,朱侶趁熱鬧的與小雲、小翠陪逛公司,在油麻地、尖沙咀等地團團轉轉的。那是郭小莊第一次抵港,也是她施過盲腸炎手術後,第一次離家。

那天與郭小莊談起來,原來已是十八年前的事了。

十八年應是很長的歲月,但今天回想起來還好像是昨天的事,不過在這十八年中,知道郭小莊雖然沒有再拍電影,但她卻為京劇做了不少改革。在台灣有人批評她的改革像野狐參禪,更有人加帽子的說她吸收了大陸的演出法在台灣騙人。但不理是甚麼技倆,但畢竟郭小莊的演出是受著觀眾歡迎的,而且不乏青年觀眾。

戲曲有青年觀眾才有希望的。因為人老了,會因體力的不濟而不到戲院的。只要我們到戲院門口去站一會,就可知道甚麼年紀的人看戲。以電影院來說,是卅歲以下的觀眾的,最多的年紀是十八、二十。而戲曲呢,不用說就多是白頭人了。而郭小莊的京劇演出則剛好相反,是青年人多,因為年長的對改革兩個字敏感,而且抗拒。

不過郭小莊認為自己的改革,只是把戲拉得更緊,以適合現社會的需要,而且為那些戲增添了燈光和佈景,也因為那是戲劇必須有的。而唱的還是京劇的故有傳統,演的也是傳統,但手法是新的,音樂則是國樂。她的「雅音小集」成立後,新編劇在二千六百多座位的紀念堂演出是座無虛設的,而且還賣站票,那就證明戲曲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