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肯定郭小莊
【中國時報/湯碧雲】
1988-10-28

【本報記者湯碧雲廿七日香港採訪報導】在台灣爭議性強的雅音小集新戲,意外的在香港獲得一片掌聲,尤其得到大陸傳統劇界俞振飛、梅葆玖等多名領導人士的肯定和推崇最是不易,在深入了解他們對大陸京劇的不振,正萬分急切和無奈,而更加疼惜台灣新輩演員努力京劇的情懷後,可以釐清他們並不是說捧捧場文章而已。

在中國菊壇地位至尊的崑曲大師俞振飛連續看了雅音小集第三天的戲,其中《王魁負桂英》看了兩遍,他表示,看到郭小莊在傳統基礎上創新非常欣慰,《王》劇連看兩天還是覺得很好,這齣戲郭小莊確實下了大功夫。

俞振飛強調他並不主張保守,他說,京劇融會多項劇種而形成(受崑曲影響尤大),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改革,當年四大名旦創宗立派也是大力創新劇目、故事、化妝、佈景、豐富身段表演,就是改革創新,也才現出京劇的色彩生命。

俞振飛夫人李薔華說,大陸京劇「鬧」改革也有很多年,可是成功的不多,今年年底天津將舉行一項京、津、滬地區劇團的「京劇新劇目匯演」,他們也注意這項匯演的創新方向。

大陸京劇界當紅旦角梅葆玖公開表示,郭小莊對京劇改革的熱忱與努力,對大陸京劇是一種鼓舞和推動,尤其大陸京劇曾經嘗試用交響樂伴奏和白話劇式對白,改得太過了,看了郭小莊演出,他覺得她走的路才是對的。

京劇大師梅蘭芳女公子、梅葆玖姊姊梅葆玥說,郭小莊在整台戲中適當運用科技來襯托氣氛,加強戲劇效果,但唱、念、做、打均保持著傳統韻味,並沒有出京劇規矩,在北京肯定可以被接受,她表示,郭小莊的戲並不同於樣板戲,樣板戲改得太多,器樂方面喧賓奪主,而雅音小集的音樂加入民族樂器,不偏傳統,改得很好。

大陸首席小生葉少蘭則認為,我們應該把京劇當成活的藝術,不要把它當古物放進博物館,因為今日年輕人對幾十年前的戲已沒有共鳴,郭小莊的努力以一種新形成的戲劇吸引現代人是可以理解的,京劇振興要靠劇界每一個人,若是京劇沒有了,談傳統或創新都是多餘,因此郭小莊堅持採京劇創作,非常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