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音香江歸來有感
【民生報/郭小莊】
1988-11-10

從香港返國迄今,已有一星期之久,但是那種心力交瘁的疲憊感,卻始終還沒有恢復過來。彷彿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役,雖然贏得最後的勝利,但是卻也為曾經付出的而有深深的感觸。

當確定前往香港參加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演出時,首先面臨的是選擇劇目。面對我們已睽違近四十年的香港國劇舞台,什麼樣的戲才能貼切地表徵這幾十年來,國劇在我們這兒發展成長的特色呢?幾經思量,終於選定了演出「王魁負桂英」以及「紅娘」。其中「王」劇是俞大綱教授特別為我編撰的,劇情感人,架構嚴謹,是一齣衝擊性十分強烈的好戲,另外「紅娘」,它是一齣膾炙人口,清新討喜的花旦戲,一悲一喜,正好形成強烈的對比。

經過曲折的借角和緊鑼密鼓的排練,終於踏上赴港之途,一出機場「歡迎中華民國雅音小集來港演出」的橫幅就映入眼簾,一股身肩重責的感覺,油然而生。

多年來,台港國劇界在一片大陸熱的情況下,幾乎完全否定了四十年來在台灣自由安樂的環境下發展的國劇,更一筆抹煞了我們從業人員所付出的心血。因此,這次大家可以說是有備而來,而且更有一個共識,一定要把戲演好,讓大家瞧瞧!

大家卯足了勁把四天的戲演下來,立即轟動了香港,敏銳的新聞界也認為由於我們成功的演出,香港即將進入「台灣熱」的時期。不但得到香港觀眾的認同,而且適逢大陸劇團也即將在港演出,部份先行的團員,在看過我們演出後,也一致給予極高的評價。大陸名家梅葆玖、葉少蘭就對我們演出的成績十分讚許。而大陸著名藝術家劉海栗先生在首場觀賞不久,就十分激動的表示:藝術性高。

綜觀大陸名家的讚許可歸納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雅音創新手法並沒有偏離傳統,對此說法,我頗有得遇知音之感。回想十年前雅音初創時期,同樣的表現方式,卻遭到部份人士非議不已,孰不知國劇表演在現代,如不再提昇它的藝術品質,不再賦予它新的生命,不要說進軍國際舞台,在世界表演藝術佔有一席之地,很可能在我們這一代就要劃上休止符了。

由於此次香港演出的機會,也更能深入地瞭解大陸演員現有的環境,一般來說在大陸演出時,觀眾並不太多,而且待遇也極為菲薄,聽說明年還要大量裁併劇團。相形之下,我們國劇演員的環境實在好得太多了,畢業後,資優的可保送大學,繼續深造,其他的由於國劇近年來蓬勃的發展,觀眾日益增多,就業也相對地更有保障。也因此所有年輕一代的國劇演員,要更加珍惜和肯定自我,攜手同心,大家一起來致力於提昇國劇藝術品質,邁向進軍國際舞台,在世界表演藝術佔有一席之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