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改善藝文環境別急著推銷文化
文工會重文宣罔視國內表演團體困境
【自立早報/呂政達】
1989-04-14

得悉國民黨文工會有意在兩岸交流政策開放後,向大陸推銷「雲門舞集」、「雅音小集」、「明華園歌仔戲團」、「朱宗慶打擊樂團」等表演團體,做為「台灣經驗」的感性訴求管道,其他考慮的團體還包括「蘭陵劇坊」、「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等,看了此項報導,對文工會只重文宣顏面揀現成,卻從不落實培植國內表演團體的情況,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不妨一一來看,「雲門」早已於去年解散,林懷民遠走香港,重要成員也有多人出國,當時林懷民對國內藝文環境的貧瘠,曾有痛切的指責。「雅音小集」始終只有郭小莊一人,每次演出都須向國防部或教育部所屬的劇校劇團借將,去年還發生過教育部所屬的復興劇校不願借人襄助郭小莊的事情,郭小莊為此也曾有痛心疾首的聲明。

「明華園」近幾年演出頗受好評,「朱宗慶打擊樂團」也很熱門叫座,但據所知,他們都是自己苦心經營,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表演工作坊」一年只演出一次,團員都是演出前才召集而來,而「屏風表演班」也並非職業性團體,「蘭陵劇坊」靠文建會給予某些款項補助,在國內演出時很多成員只是實習團員上場,算得上是在苦哈哈撐著。台灣惟一較有規模的是三軍劇團和復興劇團,但這種標榜「國劇」的表演,大陸恐怕還要比我們精良,而我們口中所說的「國劇」,大陸就會承認嗎?那麼,代表「台灣經驗」的專業性表演團體在那裡呢?

執政黨的文藝政策一向是重文宣而不重實質,很多藝文活動的經費都花費在顏面裝飾上,對改善國內藝文環境、培植人才卻毫無裨益,從這次「藝文當先鋒」的新聞來看,誠懇建議文工會戴主任,在先天失調的條件下就想向大陸推銷文化,不如先好好的為藝文界做點事,至少,先培養國家級的劇團和舞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