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綾恨」
【自立晚報/中研院院士許倬雲】
1989-08-10

七月廿三日在國家劇院看了郭小莊雅音小集的「紅綾恨」,自從雅音開始以來,我有幸經常觀賞他們的作品,現在十年了,他們似乎終於找到自己的道路。經常有人批評郭小莊,責備她的平劇不是平劇,其實,雅音小集要尋找的新途徑本來就不是平劇,如果他們只是為了表演平劇的傳統藝術,又何必另起爐灶呢!

「紅綾恨」的唱腔及表現方式已明顯走向大型歌劇,這個趨勢其實是從明末戲曲就開始的一個大方向,從紅氍毹上表現了小型歌劇,一步一步吸收了若干地方戲曲的特點,終於演變成為嘉道時期的西皮、二黃,再經過同光間的發揚,最後在梅蘭芳等人手上大放異彩,這一發展程序實際上是一步一步開展,走向大型歌劇。雅音小集又多走了一步,唱腔突破了地方戲曲的限制,容納了許多比較自由的歌唱,身段基本上是平劇的身段,但是,顯著的也受了若干西洋舞台劇的手法影響。崇禎皇帝聞警之後的表情,及下台之後的步伐,已不完全是平劇的表演方式,長平公主夫婦在最後重結連理,而攜手赴死的一幕,雖有平劇舞步在內,然舞台劇成份也顯而可見。

整個說來,這一齣戲是個成功的嚐試,我向雅音小集全體演員及作詞、作曲、文武場致賀,這十年不是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