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新生命 郭小莊 京劇現代化的扭轉者
【中國時報/汪宜儒】
2010-10-01

相對於本土發跡的歌仔戲,台灣最重要的外來大戲「京劇」則有截然不同的舞台故事;「雅音小集」郭小莊,正是此一舞台的扭轉者。

郭小莊之前,京劇演出有點「無聊」,總是一樣的燈光布景、重複的身段腔調。卅一年前,她背負著「叛徒」之名,進行一場戲劇革命。七歲半學戲的郭小莊,是大鵬劇校啟蒙的純正「京劇人」,早上五點半起床練功,晚上十點上床,動作稍有閃失就會挨棍子。帶著紮實的基本功底,十五歲起,郭小莊私淑戲劇學者俞大綱、國畫大師張大千,前者帶著她研讀中國詩詞、探究人物的內心轉折,鼓勵她「走一條自己的路」;後者則提點她,「妳要當藝術家還是當演員?當藝術家就要創作、創新。」

早在劇校時期,郭小莊公演謝幕時就驚覺「台下坐的,都沒和自己同齡的」。離開劇校,郭小莊進入文化大學,「才知同輩年輕人都不看京劇,因為他們都說看不懂,八股又程式化,因此我就想為京劇做點事、爭口氣。」

傳統的京劇演出,從文武場的鑼鼓點、曲調,到演員的身段、唱腔,都須遵循固定的程式,道具燈光和服裝也不會有變化,「以服裝來說,我們都說那是換人不換衣,演員上台只是軀體在表演,而不是有生命地詮釋角色。」

郭小莊曾赴紐約生活、看戲、學服裝設計,一九七九年回台創立「雅音小集」,獨排眾議走上京劇現代化之路。她將現代劇場觀念融入傳統京劇,引入導演制度、聘請專業編劇,還讓每齣新編劇碼有了專屬打造、符合劇情與角色內心轉折的舞台布景、服裝和音樂,陸續推出《白蛇與許仙》、《感天動地竇娥冤》、《歸越情》等代表作品。

驀然回首,曾引發學者、戲迷抨擊抗議的「京劇現代化」,如今彷彿理所當然,彷彿只是那年代風起雲湧的文化運動之一。郭小莊謙稱:「在那個自由開放的年代,大家都在尋求突破與創新。若沒有雅音或我,也一定會有相似的人或團體去革命,那是天時地利,剛好幸運的人是我。革命沒有不辛苦,但自覺該做的,就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