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戲劇專家集體研究 電視國劇革新演出
俞大綱教授說明製作及演出要點
【台灣新生報/齊嘉】
1971-09-11

一項革新的「電視國劇」,預定明天將在中國電視公司的節目中推出。

中視公司為了想通過電視的功能,使國劇的表演,在螢光幕上更能夠表現它的詩情畫意,曾經由該公司董事長谷鳳翔發起,邀請國劇專家們,共同組織一個特別的研究小組,專門籌劃推出一項具有特殊風格的「電視國劇」,如今大致已經完成。

明天「電視國劇」首先推出的,將是一部經過修改、潤飾和特別安排的傳奇名劇──「人面桃花」,由國劇名旦郭小莊領銜主演。該劇預定先於十二日及十九日分上下兩集演出。

「人面桃花」的故事,據俞大綱教授指出是出於「本事詩」,略說:

博陵崔護,清明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酒渴求飲,有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意屬殊厚。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而去。後數日,復往,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殺我女矣。比日與之出,歸見左扉詩,入門而病,絕食數日死」語罷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因舉女首而祝曰:「某在此,某在此」須臾復活,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俞大綱教授說:

「這一故事,雖然浪漫氣氛很濃,卻充滿著『詩情畫意』,也強烈的表現了父女親情,和男女真摯之愛。也許由於此,很早即被劇作家採為題材,寫成戲曲。宋代官本雜劇及元代雜劇,明清兩代的傳奇與雜劇,全有此劇。明孟稱舜,清舒位所寫的雜劇劇名,即為『人面桃花』。」

中視國劇社此次排演「人面桃花」,是根據大鵬國劇隊的演出本,再加潤飾而成。

俞教授說:「為了想進一步的把這齣戲,通過電視功能表現得更具『詩情畫意』,曾集合同仁,再三研究,這裡所謂的『詩情』,是指美化人物造型,提煉臺詞的文學性及音樂性,以及發揮動作的抒情功效。所謂的『畫意』是指畫面的組合,燈光的適度應用,達到美的境界。而最終的目的,則在把傳統舞臺戲與電視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結合起事,成為具有特殊風格的『電視平劇』。」

「關于劇本方面,」俞大綱教授說:「為了配合播演的時間限度(電視播映的時間控制是分秒必爭的),我們不得不加以濃縮,把不需要的場子無關重要的人物,一概刪除,而以電視手法來銜接前後場次。例如崔護的友人崔促他回博陵去的一場戲,我們把它刪除了,而以電視淡入淡出手法拍攝桃花的開謝,來說明時間的遷移。但是為了加強劇情的感染力,及情節上的必需,我們加上崔護把玩杜宜春送他的桃枝,低徊縈念,再度決定去訪杜宜春的一場戲。這種集中劇情,把場次化零為整的方式,更合於電視平劇的要求,劇情的過於浪漫處,如杜宜春的死而復活,我們改為她昏厥復甦。臺詞的不妥及不文處,也改易了不少。

在畫面方面,為了劇情的需要,這次演出使用了佈景。

「但是,」俞教授指出:「在原則上,我們極力避免佈景太寫實,太呆板和太瑣碎,一景一物,全要求起作用,與人物的感情思想結合起來,造成詩樣的意境。也就是不獨使佈景有生命,也要產生氣氛,有節奏感與韻律感,要求佈景的意境與戲劇表現風格相統一,寫實與寫意相調和。

例如全劇主要的佈景是杜家的村居,一遍桃林中掩映中的竹籬、木扉,門前的石凳,在鬧烘烘的春光裡透出一派幽靜。這不僅是故事產生的主要背景,而且也象徵女主角的性格,樸實卻又活潑,幽嫻卻又熱情。這些景物又無不與劇情息息相關,像桃花為杜宜春折贈崔護之用,木扉為崔護題詩之用,石凳為宜春入夢時坐臥之用,吻合佈景道具化,道具佈景化的中國舞臺習慣。

中視這次所播出的「人面桃花」在導播方面,完全以電視化為主,不僅採用部份特技鏡頭(如杜宜春的夢境)在鏡頭俯仰角度的選擇,搖與拉的運用之間,充分顧及節奏感、韻律感,期望突出詩情畫意,強調人物及景物的實質與抒情。

音樂方面,除了唱腔的伴奏,更有許多曲牌的演奏,用來配合動作以及渲染劇情,作為背景音樂。

中視的「人面桃花」是結集演員、文武場、美術設計者及導播的智慧與努力的作品,經過為時甚久的準備才完成的。

「人面桃花」的演員為郭小莊飾演杜宜春,高蕙蘭飾演崔護。她們曾於三月間在舞臺演出此劇,有不同凡響的成就。

俞教授認為:「小莊的潛力,惠蕙的聰穎,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充分準備與磨練,將會吐出更為照人的光芒。劇界名宿曹駿麟飾杜知微。他的純熟演技,準能給郭小莊和蕙蘭以得力的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