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出國戲的獻議(上)
【中央日報/勞澤言】
1973-09

國劇團赴美演出,業已開始集訓,行期在九月中旬,主辦單位十六、十七特假文藝活動中心試演二場出國戲目,除了招待回國學人外,兼及劇評人及對國劇有研究者,並請他們發表意見,填註於附表,具見主辦單位求善之心切,茲接讀對國劇時有刊載研究文字之香港大人雜誌第四十期,對此有所獻議,具見海外僑胞期望之殷的心聲,特予轉載,以供有關方面的參考。(編者識)

本年七月六日,香港京劇團全團四十五人由香港直飛三藩市,在豪華的「麥申尼大會堂」演出,據本刊駐美記者筆道:「……戲碼偏重武打,頭一天招待場,全堂滿座,後來上座就差了,我們覺得它是不中不西的雜技團,洋人又不懂,希望臺灣派來的劇團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現在再來展望一下臺灣的劇團籌備得又如何了?此一劇團定名為「中華民國國劇團」,已於六月下旬在臺北希爾頓酒店與美國蕭氏音樂公司簽訂合約,簽約之時,有四位國劇演員穿上戲裝,在簽字人員後面作陪襯(其中扮梁紅玉的郭小莊,是代表我方國劇公司董事長俞大綱先生的乾女兒,扮孫悟空的是張富椿,扮張飛的是潘陸遠,扮小生的是吳陸森。)不用生旦淨丑,而用小生、猴兒,大概也是湊合洋人的胃口吧?

七月十五日,臺北中央日報曾經刊載一位旅美華僑余毅遠的來信,作者身居美國,他在報端獲悉中華民國國劇團訪美預擬的劇目消息後提出他寶貴的意見,語重心長,他的意見約略分成兩個片段:其一,人選方面,應唯人才主義,要是有因私心或應付請託而埋沒真才,就太不應該。其二,戲目側重武戲,他不以為然,等而下之,會讓人看後留有一種馬戲雜技的印象。因為有些「戲提調」,他們不想強迫美國人接受我們的傳統文化,理由是美國人不容易看得懂,於是便造成了將國劇製造成「古老肉」、「揚州炒飯」給美國人吃,便算是中國菜同樣的錯誤!

六月十八日至廿二日,臺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連續有五場國劇演出。這五場戲的演出,不同於往常的有:一、不公開售票,除招待貴賓外,每日有五百張座券於開演前一小時免費贈送。二、不闡明主辦單位,不宣佈此項演出主旨。三、戲單上祇印戲目名稱與扮演者姓名,不註明演員原隸屬劇團。四、有關國劇的「專家」、「劇評家」,均未被列入邀請之列。五、每場共有四齣戲,每齣戲的演出時間,最長者不得超過四十分鐘,以三十分鐘為原則。因而好些戲採用濃縮手法。例如「土反漢津口」、「戰宛城」、「梁紅玉」、「花木蘭」等,這些戲本來都要演兩小時以上,有的至少也得演一個半鐘頭。一經濃縮,有的因而去蕪存菁,值得讚佩,有的處理不當,弄巧反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