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席享譽藝術界 青年群痛失俞老師
解惑授業作育英才 桃李滿天下
默默耕耘辛勤播種 使文化開花
【中國時報/林馨琴】
1977-05-03

【本報記者林馨琴特稿】「是心臟病突發而死的,這樣也好,俞老師不會感到什麼痛苦,一下子就過去了。」

昨天中午,不少人接獲俞大綱病逝的噩耗後,都紛紛趕到俞老師的住宅去探望俞師母,惟恐她受不了這種打擊。沒想到俞師母竟然異常鎮靜地說出這番話來,使得探望她的人既驚訝且悲慟。

林懷民說:「師母異常的正常就是不正常,她的鎮靜叫人害怕。她自己有病在身,卻能壓抑住悲傷去關心我們有沒有吃過飯,並且下麵給我們吃。」因此,即使俞師母要大家回去休息,不用陪她。林懷民卻不敢離開她一步,且特別找了郭小莊來陪師母。

從昨天中午開始一直到晚上,陸陸續續有人到俞家去探望,其中大部份都是年輕一代的朋友。他們一個個面帶憂愁,又不敢在師母面前痛哭出聲,只是彼此報以憂疑、驚恐的眼光。那種眼光似乎在說:「俞老師死了,我們怎麼辦?我們如何完成那麼多艱巨的工作。」

俞大綱老師之所以受到年輕朋友的愛戴與推崇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本身具有極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也希望年輕朋友能夠了解中國傳統的深奧。他常說:「我們這個時代受西洋的沖擊太大,大家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非常淡薄,像是失了根一樣。」因此,他除了每個禮拜五固定在文化學院教授戲劇之外,還特別為雲門舞集、雄獅美術社、漢聲雜誌的青年朋友免費講解古詩古詞。

聽俞老師講課可以說是極大的享受,他不僅了解中國文化,且能完全消化過後再傳遞給年輕的朋友。每一次講課時總唯恐沒把所知道的完全掏出來。因此,往往話匣子一開就是兩三個鐘頭,非得交代清楚不肯罷休。

俞大綱教授這種諄諄善誘的精神的確難得,最重要的是他的觀念很新,願意接納年輕人的意見,因此年輕朋友願意向他吐露真心話。俞老師以七十高齡和二、三十歲的年輕朋友交往,大家卻覺得沒有任何代溝存在。

在所有年輕朋友之中,林懷民是受俞大綱教授影響最深的一個。林懷民常說:「雲門舞集」是俞老師栽培成的,沒有俞老師指導我們,把中國平劇及古典舞蹈注入雲門舞集,雲門也不會有現在的面貌。」

不僅對雲門舞集如此,俞大綱對文化學院同學演出子弟戲,對漢聲雜誌、雄獅美術的編輯都提供他的意見,且熱心地參與每一項工作。他最近更和陳奇祿、許常惠等八人,聯合發起成立一個「民族音樂中心」,希望像陳達這樣的民間藝人能夠不被埋沒。

俞大綱教授本人雖是學歷史的,在人類學、音樂、戲劇、舞蹈、美術方面均有極高的造詣。在音樂方面;從許常惠、史惟亮到現在年輕的作曲家賴德和、許博允等人都曾受過他的教益。在電影方面;導演李翰祥、胡金銓,以至於陳耀圻都受到他的薰陶。在戲劇方面:徐露、郭小莊也是他栽培出來的。難怪他一過世,大家都有一種群龍無首的感覺。

俞大綱在生前曾對人表示:「一個人的名和利都不重要,最悲哀是年紀大了沒有年輕人的在旁邊。」因此,他很愛護年輕人,對他們的提拔尤其不遺餘力。而這點也是深受他的老師徐志摩喜歡提拔青年人的影響。

有位長者曾說:「俞大綱教授個人看起來雖沒有什麼事業可言,他卻是中國文化一股無形的大力量,這股力量將隨著他的學生慢慢地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