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環春、郭小莊、田士林演出崑曲絕活
雅俗共賞•彩聲滿堂
「雅音小集」信心十足•期待下次更進步
【民生報】
1979-05-19

【本報訊】「雅音小集」昨(十八)日晚上,在國父紀念館推出「崑曲之夜」,在嗜曲家稱許聲中,「雅音」圓滿結束成立後的首次公演。

昨夜的「雅音」推出李環春的「林沖夜奔」、郭小莊的「思凡」以及田士林教授與郭小莊合演的「下山」。

偌大的國父紀念館,昨晚真正在舞台上的,祇有李環春、郭小莊與田士林三人,幕未拉起,未曾看過崑曲的年輕觀眾,就好奇的引頸以待,看他三人怎樣撐得住場。

七時三十分幕啟──李環春出場,聶光炎用一束光,聚在他的身上,而周遭一片漆黑,讓觀眾很輕易地聯想到「夜奔行路」。

「夜奔」是李環春的看家戲,內有煩重的唱腔、唸白與身段,唯有高段的武生才能演出林沖的「內心」,使觀眾欣賞起來,津津有味,不然「夜奔」就枯燥無味。

李環春出場一個亮相,那狼狽而又穩重的造型,就道出林沖的身分與困境,博得滿堂「碰頭好」。

李環春的劇藝已達到了能控制全場的水準,觀眾隨著他「新水令」的曲牌,心情時高時低,尤其到了「小神廟」,李環春唸到「丈夫有淚不輕彈,祇因未到傷心處」時,全場黯然。

曲牌「駐馬聽」是「夜奔」中的另一高潮,李環春很輕易的讓觀眾跟他的戲走,不知不覺隨著「林沖」夜奔了四十分鐘,真是妙到毫顛,頗得嗜曲家讚賞。

「夜奔」之後,是尼姑「思凡」,郭小莊的「思凡」,原以北方高陽派的唱法作基礎,另外也混雜了些平劇的唸白。

但這一回的「思凡」,郭小莊從笛王徐炎之重新學習,跟學新戲一般,因為徐炎之的是南派崑曲,而南派的唱口跟身段很難配合一致。

昨夜,郭小莊的「思凡」,唱得清雅有致而不俗,身段規矩而不火,合了南派的一個「靜」字訣,內外行都叫好。

大軸的「下山」是田士林教授的獨門絕活,為此次演出田教授「落髮」飾和尚本無。

「下山」原是民國初年名蘇丑楊三的絕活,當時大家都說:「楊三死後無崑丑」了,沒想到田士林教授學了一手,又在台灣出現「下山」,而沒有絕了它。

昨夜,田教授先一個「倒」出場,又一是反正,面對觀眾,那天真純樸的小和尚扮相,博得了全場的好感。

田教授在去年十一月十一日,曾公演過「下山」,當時,他那高矮步、轉得像呼啦圈似的唸珠,與口啣兩隻靴,左右兩旁摔的絕技,令人念念不忘,昨夜,不乏他的「戲迷」,懷著回味無窮的心情,再度光臨。

他與郭小莊唱絕了「下山」,那詼諧的對白,滑稽而又不丑化的演技,使觀眾在忍俊不住中,欣賞完「雅音小集」的首演。

昨夜,在觀眾聽得到看不見的位置,鼓王侯佑宗與笛王徐炎之,使出了渾身解數,控制全場恰到好處,他倆真是曲界的絕配。

此次,「雅音」祇演出兩天,向隅的人認為演期太短,希望重演,已靠打針維持體力的郭小莊,聲音沙啞的說:『「雅音」會再來的!』

昨夜,雖然祇有三人在台上,但演出是那麼的豐盈而不單調,就如同田士林教授所說:『唱獨腳戲是崑曲的絕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