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莊演出「白蛇傳」評述
「雅音小集」公演迴響之六
【民生報/申克常】
1979-05-26

在社會人士,對國劇藝術求新求變聲中,青年名旦郭小莊,在四大軍中劇團之外,以異軍突起的姿態,用雅音小集名義,和嶄新的手法──包括分赴各大專院校廣泛演講,透過大眾傳播工具普遍、深入報導,而且以「國劇傳統的新生」為號召,果然十七日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白蛇傳」時,全場爆滿,這在「爭取青年觀眾、繁榮國劇人口」方面,確是獲致了很大的成功!

造型做表光彩奪人
小莊在資深新秀旦角中,具有造型明豔、玉立婀娜的上選條件,而她出身花旦、刀馬,由於潛心研究,下過苦功,所以能在做表、身段方面,分外出色,她在「白蛇傳」的「遊湖」、「結親」兩場中,表現的「深情似水」和「嬌羞不勝」的情態,自然細膩,引人入勝。「酒變」時決心赴仙山盜草的一個雙手揚袖的背身下場,姿式角度之美,真是無可形容,在遊湖行舟中以碎步挪移,代替步行,和盜草時的跳石尋草,都很見匠心。

標榜創新值得商榷
她這次演出「白蛇傳」,以「創新」為標榜,原以為她在最基本的劇本方面,必有大部份創作之作,或大幅度的改編,但事實上,從「遊湖」到「合缽」,除「金山寺」一折採用傳統老本子外,其餘各場,竟是全部襲用了大陸淪陷後羼入「新白蛇傳」的竄改本,如「遊湖」一折,只改動了一小段唱詞,「斷橋」一折,也只改動了首段四句唱詞,其餘連同「結親」、「合缽」各場,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照唱原詞,這一問題,過去曾經引起爭論很久,但自政論家陶希聖先生發表「國劇的與匪同路、與匪分路」之後,政府就明訂政策,付諸實施,同時我文藝界名流也紛紛以我們並不缺乏編劇、譜腔人才,何況「藝術貴創造」,如要創新,就應該走健康的自創路線,不可盲從,希望雅音小集作今後參考!

創譜新腔乏善可陳
這次演出「白」劇,在各折中,也有照原詞改譜新腔的,如「遊湖」的南梆子、「盜草」的高拔子、「斷橋」的原板,但仔細分析所譜唱腔,大多採取一種「零碎」而又「重複」的旋律,似乎是「只求變化、不問優美」,毫無傳統國劇唱腔「行雲流水」的韻致,深感悵憾,只有「盜草」的高拔子原板、散板部分,還能夠增加舞台效果。

學生評論發人深省
散場後搭公車返家途中,遇台大國劇社學生陸姓姊妹二人,徵詢她們的觀感,她們表示「主角的做表、動作,過於繁複、寫實,不如傳統國劇的表演,富於含蓄美,來得動人」,這種有深度的批評,竟出自年輕的學生,誰能說青年不懂國劇,對於有志革新國劇的人士,真應該三復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