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轉菊壇•孟瑤過得好愜意
【民生報/金文光】
1980-02-24
戲劇家孟瑤,自杏壇退休後,轉而潛浸菊壇,日子過得宛如行雲流水般地輕快,使她原有微恙的身體,得以迅速康復。
孟瑤外表「短小精悍」,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再配上滿頭銀髮,更增添幾許權威性,一望而知是位治學嚴謹的學者。
她說話的語調,並非細聲細氣,而是率真豪放,給人一種親切與信賴的感覺;她是位頗受學生愛戴並且景仰不已的好老師。
健康就是本錢,孟瑤原也有一副硬朗的體格,使她得以終日鑽研經書史記,寫出許多名作。但是去年,她的身體竟然壞到連站在台上教書都感覺太累,於是,她辭去中興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的職務,並且辦理退休。
本來,她住在台中,為了看國劇,經常得跑台北,現在倒好了,搬來台北後,國劇儘可看個夠,而不需兩地奔波,節省了許多體力。
孟瑤的親朋好友都知道她的嗜好,不時邀她看國劇,還請琴師吊嗓子,偶爾也請她粉墨登場,一展鬚生才華;這種無事一身輕的愜意日子,使孟瑤的身體得以快速康復,連孟瑤本人都感到驚訝。
孟瑤雖然康復了,但意志力尚未能完全集中,所以,她不願多下筆,雖然她有充裕的時間。
可是,拗不過郭小莊的敦請,孟瑤破例為「雅音小集」寫下她的第一部國劇劇本「感天動地竇娥冤」。
孟瑤是位傑出的戲劇家,又是位嗜好崑曲與國劇的行家,也寫過「中國戲曲史」這類巨著,卻是首次寫國劇劇本,令許多人咄咄稱奇,也讓郭小莊感到光榮。
外傳,「感天動地竇娥冤」是「舊酒裝新瓶」之作,孟瑤也有所聞,但她不願反駁,只願等適當的機會,再來說明寫作經過,證明她的「竇」劇忠於元代關漢卿的原著,與皮黃舊劇有顯著的不同。
再過一段時間,等注意力能更集中時,她表示,將退而不休地寫早年想寫卻一直沒時間寫的東西。當然,仍以孟瑤為名。其實孟瑤不姓孟,而是姓揚名宗珍,「揚」是個罕見的姓氏,經常有人誤「揚」為「楊」,她也從不更正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