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劇的革命
看三個荀派小姐
【大華晚報/魏平澳】
1986-03-18

看郭小莊的「勘玉釧」想起了張至雲,看張至雲的「勘玉釧」,想起了童芷苓。

很巧,這三位小姐都能唱荀派戲。

不巧,這三位小姐的命運不一樣。只談這三位小姐,因為他們恰好代表了荀派的老、中、青三代。

代表「老」的該算是張至雲,她是反共藝士,在記者會中,宣佈了年齡,好像是五十歲,可當中號而無愧。

郭小莊在台北長大,小妹妹一個,今天小姐的年齡不可亂猜,反正她是青年總代表!

童芷苓,身陷大陸,生活清苦(非清苦不可),她最幸福的時刻,大概是到香港唱戲的幾次機會。

在台北,今天的年輕觀眾該是平劇界各位領導者最重視的對象。

只有啟發年輕觀眾對平劇的興趣,咱們的國劇(平劇)才能長壽。

因之,完全舊套的戲,年輕觀眾沒法子接受。

童芷苓三個字,台北的年輕觀眾根本不知她是何許人。

本人上專科學校時,看過她的平劇「紡綿花」,電影「夜店」、「粉墨爭笆」。直到本人成年後才在香港看過她的平劇「王熙鳳大鬧寧國府」和「勘玉釧」(錄影帶)以及「金玉奴」(錄音帶)。

童小姐在唱做俱佳,是謂改良荀派,人人早已公認,可惜,在香港演出的她,由於年紀太「老」,雖然演小姑娘照樣大受歡迎,可是,事實上,仍然只有演王熙鳳時比較真正令人心服。

這位老小姐的唱倒的確是「嗲」得很少有荀派人能比得上。

從大陸起「藝」歸來的張玉雲,在台北先唱了「雙姣奇緣」和「玉堂春」,令人覺得她的唱做清新,直到她的「勘玉釧」出演,才更使台灣觀眾肯定了她的唱做功夫。

她那略帶梆子腔的唱工,加上她電影化的細膩表情。給我們帶來最新鮮的享受(這一陣子看不到她的演出,不知是何緣故)。

好在老、中都有高超表現,聽說「青」年代表郭小莊演出荀派「勘玉釧」當然不能不看。

郭小莊的「勘」劇,整體而言,她有創新表現,人物上下場節奏緊快。郭小莊的表演清新,也可喜。看她的表演方法,不完全像傳統平劇,她的身段(姿態動作),很柔和,剔除了平劇身段中固有的程式化的定點。她予人「生活化」的感受!

也許在「悲母」的唱腔中,不如張至雲有高潮感人的花腔表演,然而,小莊的死前,運用「上吊」以及改變為「剪刀」的轉變動作,卻有革新動人的感覺。

人們欣賞郭小莊的「勘」劇加了一個序幕,也喜歡吳劍虹先生的丑生俊扮(小丑鼻子上的白花粉去掉,變成小生狀),吳劍虹俊扮之後,連他的表演方式也改變了,他雖然仍以小丑的「京白」說話,但他的風度卻完全以小生姿態出現,這是他成功之處。

若論「俊扮」很巧,在香港出現過的童芷苓演出「勘玉釧」,其中的小丑也是俊扮,只是,那位俊扮者仍以小丑姿態表演,缺少吳劍虹的書卷氣息。

說了半天,平劇革命性的改良,別只靠郭小莊集團,希望每一個劇團都得努力去嘗試突破,才能達到保留傳統特色而能吸引年輕觀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