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豐富國劇內涵
雅音新戲孔雀膽觀後感
【中華日報/顧曲】
1988-05-10

郭小莊連演帶導(導演在國劇界,叫做主排)的年度新戲孔雀膽,五月七日起晚,由許水德市長,為台北市藝術季敲鑼,揭開演出序幕。

孔雀膽、通濟橋,均係根據二十五史中蒙兀兒史記卷一百一十段功列傳而編演,但兩劇的演出各不相同。

這是元代蒙古王朝邊疆分裂的真實愛情悲劇。以往,香港歷史小說作家南宮博,就寫了一部押不蘆花(蒙語即讚美女子美貌),改編劇本之安祈,在劇中並加以闡釋。

王安祈這位年青的女劇作家,現任教清華大學,通濟橋、孔雀膽,均由他改編。然而,分場、對白、唱腔、身段、配樂,絕不雷同,嘗試一人改編同一故事,演出不同的效果來,在今日菊壇,還是首次見到。

通濟橋在競賽時,沒有佈景,C台錄影,參加廣播電視金鐘獎,才加了佈景。孔雀膽則繪製了橋、花園、郊外、山、宮廷景,尤其是大幕繪一大孔雀,古色古香,氣勢磅礡。

通濟橋的主戲,雖然放在段功、矢烈、阿蓋公主三人身上,但顯然以段功的戲份較重。孔雀膽三位男女主角,戲份均勻。通濟橋的阿蓋公主,含蓄、內向、無奈,孔雀膽則愛恨分明。

段功、阿蓋婚後,雅音並加重了生、旦情深愛重的戲。

矢烈在通濟橋,只有兩場戲,為愛瘋狂而死,仍自骨子老戲「伐子都」,孔雀膽則不同,不但加重了戲份,而且賦予了斗篷舞、旗舞不同的表演方式,更為強烈,雖然兩劇均由朱陸豪扮演,但雅音更見創新。

通濟橋梁王最後出場,只有短短一場戲,孔雀膽則加強父女間的衝突,老生的戲也加重。

在配樂方面,通濟橋顯得單調,孔雀膽則變化繁複,較悅耳。

在演員方面,通濟橋的段功,是由文武老生擔任,孔雀膽則改為文武小生。

在唱腔方面,小生唱二黃慢板,比較少聽到。

孔雀膽加了序幕曲,由淨角孫元坡在幕內獨白:大江東去波濤湧…,彷彿橫槊賦詩。

在行頭方面,孔雀膽的阿蓋、段功、矢烈,都製作了新裝;尤其是郭小莊出場作蒙古的少女打扮,由宮女掌宮扇引出,比通濟橋豪華氣派,表示出她是王府的公主身份。

婚後的粉紅裝,夫死易素服,都隨著劇情變化而改換。

首場梁王宴段功,阿蓋公主跳蒙古(邊疆)舞慶賀,揭開了生、旦第一次英雄遇美人,美人慕英雄的初見場面。

劇中人楊淵海,因故換上了袁玉鴻,嗓衝音宏,功架、氣勢,在馬維勝之上,到底是內行出身。

侯佑宗年已八旬,因病無法為雅音司鼓,由劉大鵬(陸勳)庖代,節奏分明。

朱少龍的胡琴好,全劇譜腔,皆出其手,新腔優美動聽。惟有待商榷者,阿蓋聞謠言,在花園暗自憂悶,按劇情講,不應唱反二黃,宜歌二黃,而段功遇伏身亡後,旦角宜唱反調,蓋二黃僅示憂鬱,反二黃才是悲忿填膺,含冤莫白,淒慘絕望的心情。

雅音演出的風俗,顯然新舊參半,不受傳統的侷限,故梨園行、觀眾,對其表演,褒貶互見;但郭小莊擁有很多年輕座上客,這確是事實。從藝術發展角度來看,京劇已有唱狄司可,雅音不斷創新,也許能豐富國劇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