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李金棠郭小莊演出「遊龍戲鳳」(下)
【世界日報/陶鵬飛】
1989-03-22

郭小莊大鵬劇校高材生,修長玉立,扮相亮麗,雖被譽為「數一無二,尤其神眼更媚」的花旦,但她前廿年在校學戲,隨團習演,始終也只是一位稱職和受人歡迎的名角而已。惟自民國六十八年起,經長輩友好張大千居士等的鼓勵,文學家俞大綱、孟瑤、楊向時、王安祈等教授編整劇本,朱少龍、侯佑宗、梁秀娟、聶光炎、王正平等專家協助,聯合志趣相同的同學,組成「雅音小集」,演出本戲「王魁負桂英」、「竇娥冤」、「韓夫人」、「再生緣」等,在劇情、詞句、音樂、唱腔、服裝、燈光、音響、以及舞台設計及宣傳等,都力求優美、緊湊、靈活,保定「從傳統引水灌溉,向鄉土上紮根」的宗旨,儘力摸索研討傳統國劇可能的發展,而不使我們獨有的優良藝術,逐漸步入博物館之途。

講到「雅音小集」,附上一個插曲:去年九月「雅音」和梅葆玖率領的劇團,廿餘位大陸名角、京胡七人、鼓佬五位,陣容強大。香港的新聞界一向對於大陸的京戲,一面倒的吹捧,台灣很多人也是讚不絕口。常聽到「台灣什麼都好,就是戲不行;大陸什麼都不行,就是戲好」。台灣知名演員和票友三百餘人,美國也不少「梅迷」,專程飛往香港觀賞。

結果「梅團」的演出日期移後,避免和「郭團」打對台──事前很多人對「小莊戰葆玖」頗不樂觀──但是小莊在香港大會堂的兩天「王魁負桂英」,兩天「紅娘」,一為創新,一為傳統,場場滿堂,最後以港幣四十元一張的站票,才平息觀眾的要求。而數日後梅葆玖謫傳本戲「鳳還巢」賣座不到九成。大陸的名角俞振飛、梅葆玖、譚元壽、梅葆玥、葉少蘭等,都一致贊許「雅音」的成功,小莊的努力,創造再創造,更新的再更新,使京劇表現的生活面貌,和現實的經驗接近,甚至於融合,才能使國劇更上層樓,發揚光大。總體來說:雅音不但風靡香港觀眾,也使劇壇專家折服與肯定,可說打了一次「勝仗」。

雖然有了這樣的好景,和近來所謂「傳統派」,對於「新潮派」的排斥也逐漸減少,小莊的演出,為「不倫不類」,甚至於是「摧殘國劇」的口吻,也逐漸減少,而嘉許的言論和姿態,反逐漸增加。但是,將永遠存在的問題是:戲曲和其他藝術一樣,既要繼承,又要發展,既要認真向人學習,又要大膽進行創造更新。只有新舊兩派互相包容、彼此合作,才能有效的應付這個問題,國劇的前途才有希望。

欣聞小莊得「文建會」和「徐光智基金會」提供為期三年,每期四百萬元新台幣的補助成立「雅音小集戲劇研究中心」,招收有七年專業基礎的生旦丑及文武場演員五十人,不收學費,並可每月支領少許津貼。這樣可使國劇的「煙火不斷」,後繼有人。

海內外人士關心國劇的人士很多,所以不厭其詳,介紹「雅音」的近況,欣聞「雅音」十月來金山演出「孔雀膽」。書歸正傳,「金山區藝術季」這次幸邀到這兩位傑出藝人,合作演出「梅龍鎮」,真是難得。金棠是傳統老生,小莊是麗俏花旦,二人雖然過去多次合作演出,但是在海外還是第一次,恐怕也難有第二次。他們雖然也同台演過此劇,本已「駕輕就熟」,但是還是準備預排四次,可見他們「忠於藝術、忠於觀眾的熱誠。」這場所謂「好戲好角」的演出,又得「雅音」名琴師朱少龍先生遠來托襯,「金山華僑文教中心」國劇老師曹金虎,領導文武場專家:張兆槐、竹鳴、崔天一、何志成、時為國、馬復寬、房建基、方庸、董霞玉、顧玫瑰、朱啟新、李民悠、楊水貞、吳賢民等協助,真是海外劇壇空前盛舉,演出定能「紅花綠葉天衣無縫」,特為之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