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裡話京劇
李瑞環與台灣名伶郭小莊一席談
【團結報/游夏茵】
1990-04-14
三月二十三日,在北京什剎海畔古色古香的恭王府花廳中,台灣著名京劇演員郭小莊見到了「京劇知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
賓主落座,李瑞環開口便稱:「我很早就知道你。除了徐露、顧正秋以外,我也聽過你的錄音帶子。在與大陸演員座談時我還引過你的例子,你對振興京劇所做的努力,非常令人欽佩。」
盛裝的郭小莊表情優雅,她笑答主人「過獎了」,並說:今天上午見到了袁世海、梅葆玖、杜近芳、李世濟、劉長瑜等京劇老藝術家和著名演員,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
苦鬥十載 致力改革
李瑞環介紹道,現在關心、喜愛京劇的人多了,在天津上演京劇場場滿座,百分之七十是年輕人。這證明京劇可以普及,有觀眾。現在外國許多地方都有票房,面對電影、電視的競爭,京劇怎麼繁榮,台灣和海外朋友給我捎信,表示關心、著急。
提到京劇的推廣普及,為此在台灣苦鬥十餘載的郭小莊體會頗深。她於一九八0年創辦了劇團「雅音小集」,致力於京劇的改革和推動,把青年慢慢帶進劇場。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和聯繫,去年她實現了自己的意願──率領六十五人組成的「雅音小集」赴美國五大城市巡迴演出《孔雀膽》,把京劇推向國際舞台。他們的演出一直創票房記錄,每到一地都在第一流的劇院演出,像每年頒發奧斯卡獎的洛杉磯音樂中心、紐約林肯中心,擁有三千六百個座位的劇場還賣出了站票,可謂盛況空前。為此,去年底台灣文建會為她頒發了獎狀,台灣新聞界授予她「國際傳播獎章」。
「我越來越感受到京劇的博大精深。」郭小莊誠摯地談起此行北京的打算:準備把中國的地方戲曲拍成電視片,向台灣的年輕人介紹,因為每一個劇種都有偉大的戲曲家,希望能帶「雅音」來大陸演出,讓這裡的同行和觀眾看看台灣京劇改革的成果。
李瑞環高興地表示歡迎和支持:「今年京劇界盛事很多,年底將舉辦徽班進京二百週年紀念活動,歡迎你們,歡迎徐露、顧正秋屆時來參加演出。我想請來港、台著名演員,共同商量如何振興京劇藝術。我們這一代責任重大。」
行家談戲 有板有眼
身為主管文化宣傳工作的中共中央高層領導人,本人又是「京劇迷」,李瑞環在京劇界結交了不少朋友,對大陸京劇革新狀況了如指掌,對著行家談起來有板有眼,頭頭是道。
他認為,大陸京劇改革的問題在於中年演員經過「文革」耽誤十年,損失很大,現在必須抓青年演員。此外,劇本改得不夠紮實,不夠深入,不夠規範,好本子不多。許多劇本「水詞」太多,重複的程式多,不精煉,一演三個半小時,浪費觀眾時間,這樣的戲吸引不了層次高的觀眾。五十年代田漢改過的本子文學性很高,經得起推敲。現在,文化部打算組織劇作家班子,集中對劇本進行修改。
郭小莊對這番意見甚為贊同。她七歲學藝,後入台灣文化大學,美國茱莉亞學院深造,研習京劇三十餘年,未曾言婚嫁之事,深知深厚紮實的藝術功底、藝術修養對一位表演藝術家有多麼重要。去年底,她在台灣文建會和徐元智基金會的贊助下,又創辦了「雅音戲劇藝術研究中心」,專門培訓青年演員。
郭小莊也向李瑞環介紹了他們在台灣對京劇劇本、序幕、舞台布景、燈光、樂隊及表演動作等方面的改革,以適應現代劇場和觀眾欣賞的要求。賓主相談甚歡。
最後,李瑞環再次表達了邀請港台名伶共商弘揚京劇藝術的具體設想。他說:改戲很難,必須有好功底、有一大班子名角配合,才能出水平。五十年代這樣辦,京劇達到頂峰;今年紀念京劇創立二百周年,也要這樣「擠」一下。今後怎樣超過以前的水平,需要海內外朋友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