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京劇革新家郭小莊
面向青年的心 重塑自己的魂
【上海文化報/倩云】
1995-02-03
在上海紀念藝術大師梅周的高潮中,初識來自台灣的京劇明星郭小莊:白皙的臉龐顯得特別清瘦,明眸皓齒,輕言慢語。幾句自述身世的表白,坦誠直率。她不隱瞞年齡,沒有慣於虛飾的梨園舊習氣,一身素雅大方的現代裝束,散發出有教養的文化氣息。“我以前是很胖的,家裡屬於遺傳性肥胖,弟弟90多公斤,妹妹也有70多公斤。”為了當好京劇演員,她刻苦練功,節制飲食,把身材維持在纖儂合度的標準上。“因為,多一分少一分都會影響演出效果。10年前我演《王魁負桂英》時,在台上做一個高難動作時摔傷脊椎骨,至今未癒。醫生讓我徹底休息兩年調養根治,所以今年不能來大陸演出了。”
前年12月,郭小莊率她的“雅音小集”京劇團在台北首次演出新戲《歸越情》,這是根據上海青年劇作家羅懷臻的越劇本《西施歸越》改編的,連演5天,引起轟動。可惜現在不能來上海演出,只能把全劇錄像送過來,春節期間就在東方電視台播映。她說:“台灣京劇藝人表演的新戲錄像在大陸放映,我大概是第一個吧。希望多加指教。”
我們最感興趣的是,她在台灣身體力行的京劇改革,宗旨和效果究竟如何?
郭小莊認為京劇的希望在於吸引青年觀眾。因為有感於京劇演員的教育環境和表演天地都比較封閉,缺少個性化的藝術創造,只有走向倒退衰亡之路,“於是我在15年前創辦了‘雅音小集’,這是國畫大師張大千伯伯為我命名的,從此我開始了京劇改革的探索,我要充分發揮個性的創造,感應青年觀眾的心。”
郭小莊身兼編導演,將一大批京劇傳統戲進行整體的改編,從人物造型、唱腔音樂到舞臺燈光設計等通盤重新構思,力求表現出鮮明的藝術人性,尤其要融入現代人全新詮釋,賦予每個角色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活的靈魂。如她演白蛇時不再穿披、梳大頭,而是改為古裝,展示纖細柔美的特徵,如果用那種肥大的服裝造型,就無法通過形體語言來體現白蛇的魅力了。
張大千曾激動她說:“深入傳統後,不創造怎麼叫做郭小莊?”然而,她知道創造者的膽識必須以良好的文化素養為條件,才會有種種智慧和思考力。於是,七歲半就學藝、從京劇科班嚴格訓練出來的郭小莊,又在文學音樂領域裡深造。24歲時到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攻讀4年畢業後留校執教,兩年後,她又赴美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專修音樂戲劇。為了開擴視野,增長見識,她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遊覽,以此實踐著“行萬里路勝讀十年書”的古訓。她全心全意地重新塑造著自己的靈魂,為實現自己最鍾愛的戲劇理想,至今仍是獨身女子,說是“舞台上我可能多彩多姿,生活裡,我可以說是千篇一律。多年來,我已經養成習慣,只有規律、平靜的日常生活,才能凝聚登上舞台時喧嘩的力量和光芒。”(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