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戲三軍比面子 京劇新編的開始
【中國時報/陳淑英】
2008-07-01
《天下第一家》是貢敏廿年前為海光國劇隊參加軍中國劇團的「競賽戲」所寫。王安祈表示,「競賽戲」是台灣京劇界很重要的一件事,它是京劇新編劇本的開始,也是演員硬碰硬拚演技,更是三軍司令官們比面子的場子。
「京劇在軍中,曾有段輝煌期。」王安祈解釋,最早軍方把戲劇當做推行行政工作與理念的手段,許多部隊都擁有編制或業餘的康樂隊演出各種戲劇,以便勞軍。民國卅八年,國軍轉進台灣,因為聽戲曲可解鄉愁,「京劇就是軍中當時的主流娛樂」。
在這樣的氛圍下,民國卅九年空軍首先成立「大鵬國劇隊」,開啟軍中劇隊發展的歷史。接下來,四十三年海軍成立「海光國劇隊」,四十七年陸軍成立「陸光國劇隊」。
「競賽戲」是國防部在民國五十四年所設置的軍中戲曲競賽項目,直至八十三年才結束,它曾經締造京劇藝術的蓬勃發展。
王安祈說,許多知名京劇要角都曾經是軍中劇團所培養出來,都曾恭逢這場軍中戲劇的極盛時期。像是魏海敏、唐文華演過《花本蘭》;吳興國、朱陸豪演過《通濟橋》;郭小莊、曹復永演過《孔雀膽》。
「每年三軍劇團為競賽戲,都花上一年時間準備,很像現在所說的年度製作。」王安祈說明,「競賽戲剛開始的十年,都是以老戲為主,像《生死恨》、《鎖麟囊》。後來約廿年的時間則以新編劇本為主。」
王安祈說,「競賽戲的舞台很乾淨,不像現在有燈光布景,當時觀眾單純看演員唱念做打,硬碰硬,輸的人掛不住,競爭很強烈。」
貢敏在七十六年加入競賽戲編改劇本,「貢敏之前寫話劇本、電影本,因此他為京劇寫本子,也帶進很多活潑新觀念。」王安祈說,「競賽戲在某方面說起來,為京劇創新注入活力,不過若編劇家揣摩上意或才華不夠,就很容易編得很教條、很樣板。」
王安祈說,後來因為經費因素、時空環境改變,民國七十年國光藝術實驗學校成立,七十四年原分別隸屬陸海空的三軍劇校包括小陸光、小海光、小大鵬裁撤,合併納入國光藝校。同年,陸海空三軍劇校合併為國光戲劇職業學校。最後因國軍精實案,八十四年,國光戲劇職業學校從隸屬軍方移轉改隸教育部的國光劇團,結束了京劇在軍中四十多年的歷史。
至八十八年,國光劇校再與成立於民國四十六年的復興劇校再合併為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九十五年升格為現在的台灣戲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