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推行委會總幹事張光濤說
推展國劇靠大家努力
【民生報/金文光】
1978-03-02
【本報記者金文光專訪】大家都知道,中國音樂、舞蹈、詩詞歌賦的精華,都匯集於國劇中。這種境界的藝術,竟然不為大眾所接受。連一個有具體計畫的「國劇推行方案」,也差點不了了之,這是為什麼呀?推行國劇劇運數十年的立法委員張光濤感觸良多。
國劇推行不易,張立委認為應該從「人」談起。「人」之中又可分「內行」、「外行」與「劇評家」。
內行人首先要改的觀念,張立委認為不要以為自己是「戲子」,而是一位「藝術家」,一位宣揚中國藝術精華的藝術家。
「王八戲子吹鼓手」的老觀念,在中國流傳甚久,甚至一直到今天。他覺得非常奇怪,而且想不通。
現在職業平等,早不該有「戲子」的想法,因此他經常鼓勵藝人,不要「作賤」自己,而且他要求學生,先健全心理,今後自己是一位藝術家,而不是任人擺佈的「戲子」。
中國古代師傅對徒弟「留一手」的習慣,在梨園內還經常可發現,他認為,現在國劇處境困難,大家應該群策群力,發揚國劇,「留一手」不但害了自己,也妨害了國劇的推展。
「外行人」不喜歡國劇,第一個問題是不知道什麼是國劇,認為國劇是深遠的、難懂的,由於外行人心理上先有一個「難」字,內行人又無法使這個「難」深入淺出,打破外行人的心理藩籬,因此外行人離國劇愈來愈遠。
他從事推行國劇工作數十年,積極鼓勵外行人組織票房,他希望外行人的票房能經常演出。他承認這種票房的水準不高,但是外行人「參予」後,就會漸漸懂得國劇不「難」,而且非常有趣,國劇在這種票房下,也就會推展開了。因此他希望外行人,不要以為國劇「難」,它是很「易」的藝術。
目前國內有少數的「劇評家」,他實在不敢恭維,他們根本不在助長國劇的發展,甚至反而還在打擊國劇。他碰到一些劇團的負責人跟他訴苦,說是極少數「劇評家」難纏,不送戲票,就胡亂批評一頓,使他們演出困難。
他認為,「劇評家」是國劇進步的源泉,應該拿出良知,助長國劇。不要憑自己之喜惡,去評論一齣戲。善良的批評對國劇來說,是絕對需要的。
劇本的缺乏,也是國劇推行困難的原因,昔日有些機構所編的國劇劇本,外行人如果不看到封面「國劇」兩字,還真以為是話戲劇本,其中祇有對白,而沒有場次與曲譜。
由於過去的「口傳心授」與這種有等於無的劇本,張立委深深感覺出,如再繼續下去,國劇可能又要失傳很多戲了。因此他與幾個專家,窮一年之力,修理出「陸文龍」全部的劇本,這劇本縱使外行人,也看得懂要怎麼演戲。因此教育部非常欣賞此劇本,表示今後所整理的劇本,要依此標準編纂。他這麼做祇是拋磚引玉,希望內行人能共同戮力,保存國粹。
現在的國劇教育,無可否認已到達了一定的水準,可是有些缺失也妨害了國劇發展。
他認為,國劇學校要統一學習年限,不要跟現在一樣,有七、八、九年的情形出現。國劇學校應該詳加研究男生「倒嗆」情形,不要因噎廢食,招訓大批女生。國劇學校應該詳細編定課程,有良好的統一教材。
推行國劇,要那天才會有理想結果?他認為很遙遠,但是內行人的努力,外行人協助,遙遠的日子是會縮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