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門舞集演出有感
【中央日報/孟瑤】
1978-05-07

「雲門舞集」於四月廿八日作三天演出,演出方式是「雲門」與傳統戲劇的名演員郭小莊小姐合作,以這種安排作為紀念俞大綱先生逝世週年,實在是件深具意義的事。

大綱先生生前對青年最涵煦照拂,也急切地希望他們中有人能接下這傳統戲劇的棒子,為未來的下一代催生,他曾帶著林懷民去觀賞傳統戲劇,也曾把傳統戲劇的名演員郭小莊與李環春先生介紹給「雲門舞集」,於是在一次演出中除「雲門」舞外,就是傳統戲劇中歌與舞都臻極致的「夜奔」與「思凡」。這安排不僅為年輕的觀眾拓寬了藝術欣賞的視野,也為黯淡的舞台點燃了第一把火!緊接著第二把、第三把………如今大綱先生雖已遠離,但薪盡火傳,這一次所燃燒的,不僅照亮了國父紀念館,也照亮了整個中國劇壇。「雲門舞集」與傳統戲劇像一對遲遇的知音,相互傾慕,終於結合,這新生的下一代還會遠麼?

三天演出中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王魁負桂英」的匠心安排。第一是在演出前由歐陽敏文小姐唱了一段由大綱先生作辭的大鼓,先將「王」劇作一番介紹,這方式不僅使人懷念傳統戲劇「傳奇」的「副末開場」的演出形式,同時也不著痕跡地將我們的民間曲藝--大鼓奉獻於「雲門」觀眾的面前;第二,由於劇情的需要插入一場「跳判」,除了噴火是絕技外,判官與皂隸的對舞,也表現了傳統戲劇的特色;第三,「祝壽」一場,「雲門」中堅人物不以「跑龍套」為嫌,她們以深厚的舞蹈基礎,披上古典外衣,插入了一場精彩的舞,這作風不僅表現了合作無間的團隊精神,也無言地說明了她們對傳統藝術的歸心低首。不斷的掌聲,證明了觀眾的慧眼,是識得這些珍寶的。也使多少有杞憂的觀眾熱淚盈眶,為什麼要擔心觀眾會日益凋零呢?放眼四週,人山人海中盡是新秀,這不是告訴我們這舞台藝術的生命會生生息不麼?

「王」劇是大綱先生的傑作,他是辭章家,文學上的成就固不待言;他是戲劇家,關目排場更是緊湊妥貼;但賦名劇以生命的還要靠名演員!戲劇是綜合藝術,非群策群力不為功,燈光的設計,音樂的穿插,唱腔的安排,身段的串入………都是許多專家們的心血,但能使「王」劇如此扣人心弦,卻不能不說小莊盡了最大的努力!她工花旦,本長於做表,腰腿工夫又有極深厚根柢,她猶不以此為足,近日且勤於吊嗓,因此唱工大進,若能再在字眼上精求,那該是今日旦角中的全才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敬業精神,每次演出,無不全力以赴,因此能發揮盡致,且看「冥路」的鬼步,以及「下腰」時的水袖都是何等的工力?這樣的好演員真是令觀眾愛煞,但盼她不僅敬業,而且專業,只有這樣,才能終身為舞台藝術效命,才能為新生的下一代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