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不乏國劇知音郭小莊真是興奮
決向全省各地「扎根」好好推動劇運
【中國時報/溫禾】
1978-11-14

郭小莊曾在南部公演近廿次,但卻沒有這次來得那麼興奮,回來已兩個星期了,她仍念念不忘南部的觀眾,心中計劃著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再度南下演出。

這次她與台視國劇社應台南市政府的邀請南下,給區運會助陣,是她離開劇團後第一次去南部演出,觀眾與從前隨隊勞軍時迥然不同,軍中觀眾多是外省籍,而這回有好多阿公阿婆來看戲,因此得到的感受也令她興奮得睡不著覺,她很肯定地說:「南部不乏愛好國劇的觀眾,為什麼國劇只在台北演出?」

郭小莊一到台南就應成大國劇社的邀請,到學校舉行了一場國劇座談會,學生、老師五十餘人濟濟一堂,熱烈的討論國劇,有一位練國術的學生問道:「為什麼國劇要學那麼久才能上台?」郭小莊告訴他這就是國劇深奧之處,並建議他們愛好國劇,應先從欣賞著手認識了國劇再嘗試登台,許多學生就抱怨他們沒有接觸國劇的機會,一些文化活動僅限於台北,大家都忽視了南部的觀眾,而且這次演出票價只有兩種,一百元和二百元,對學生說來實在太貴了。

為了不使年輕朋友失望,郭小莊特地請他們來看戲,由於當時票已賣完,她與主辦單位商量,准許學生站在走道上看戲,兩場戲共有三十多位學生站著看完二個多小時的戲。

第一齣戲郭小莊貼的是「金玉奴」,當她一出場就引起一陣騷動,阿公阿婆手指著她綁了蹻的小腳,用台語說:「你看她的腳!」演完後,許多人都來恭喜她,跟她聊天,當郭小莊知道在台南有十八個票房,其中十餘個是本省同胞組織的,她興奮的不得了,更為南部的國劇觀眾叫冤,誰說南部沒人看戲、懂戲。

其實國劇雖是中原音,卻在台灣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早在皮簧還未在北平立足形成平劇前,清同治、光緒年間,就隨著朝官帶入台灣,後來台灣的北管就溶入了許多國劇的唱腔,抗戰期間,日本人壓迫台灣人,不准他們讀漢文,於是民間國劇票房,就形成一種地下的愛國活動,藉著國劇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直到現在老一輩的人還有不會說國語,卻會聽戲,沒事也哼上兩段兒。

郭小莊就曾在台南的廟中,看到阿公阿婆聚在一塊兒,拉胡琴彈彈唱唱,自得其樂,當她走的時候曾許下了心願,要將國劇帶到全省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