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第二 郭小莊扮相俏麗嗓音甜脆
飾演「棋盤山」竇仙童為一時之選

【青年戰士報/田航】

1968-03-04

明(五)及後(六)日兩晚,「小大鵬」於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有兩場精彩的國劇演出,五日的戲碼是:「武文華」、「機房訓子」、「棋盤山」,六日的戲碼是:「探莊」、「烏盆記」、「八五花洞」,可謂文武掛打,有唱有做,崑亂兼備。不過,在這六齣戲之中,獨有一齣特別精彩的戲,便是由郭小莊、朱繼屏、高蕙蘭三人合演的「棋盤山」、小莊飾竇仙童,繼屏扮薛金蓮,惠蘭演薛丁山,可謂紅花綠葉,相得益彰,美不盡收;現在,我便鄭重底為之介紹:

「棋盤山」的故事,出自於「隋唐演義」中「薛丁山征西」。這一折,在「梆子」裏叫「薛丁山招親」,在「秦腔」裏則名曰「竇一虎招親」,確實的,若論劇情,既是「薛丁山招親」也是「竇一虎招親」,惟因有這樣一個「雙招親」的劇情,所以精彩處既在此,而風趣處也在此。

「竇仙童」與「薛金蓮」這兩個角色,同是「刀馬旦」兼「花旦」的本工,祇是「竇」紮「大靠」,薛紮「軟靠」而已。若論主配,則一向是以「當家旦角」扮竇仙童的。不過,薛金蓮這一角色,在「份」上也並不太次;與竇仙童,大可以說「無分軒輊」。而薛丁山與竇一虎這兩個「硬配」,又必須由「當家小生」與「當家武二花」來扮,尤其是扮薛丁山的還得有「把子」。所以,能動這齣戲的班子(劇團)既不多,能搭配整齊、工力悉敵的更不多。

二十年來,似乎祇有兩份「棋盤山」的角色比較整齊,便是初期「小大鵬」的徐露、鈕方雨和楊丹麗的那一份,與現在郭小莊、朱繼屏和高蕙蘭(程燕齡未離去前,飾薛丁山亦極佳)的這一份了。尤其巧合的,則是郭小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不僅是活脫脫地徐露,連唱帶唸都和當年的徐露幾可亂真。所以有人說郭小莊是「第二徐露」,實在不錯。

小莊的原籍是河南人,與「金像獎」的「最佳旦角」古愛蓮是同鄉。由於在「小大鵬」已有十年以上的薰陶,所以既能說得一口道地的「京白」,而在「咬字」方面也是那樣的正確受聽。

小莊不惟有嬌媚底俏麗扮相,而且有脆亮寬甜底嗓音,復又「刀馬」純熟,再配上亭亭玉立的個頭兒,紮起「大靠」,插上「翎子」,帶著「狐尾」,真是「帥」到不能再「帥」了。

朱繼屏另有一個藝名叫「李璇」,在電影圈裏很「響」。這丫頭「甜」得能要人的命,「俏」得更令人自不暇給,而且也有嗓,也會唱,也敢「做」,應是當前最「紅」的也是最有前途的「花旦」。

高蕙蘭是「小大鵬」三科的唯一「小生」,自然是小莊和繼屏她們的大師姐,工「小生」文武不擋,而且扮相英秀,毫無脂粉氣,在「坤伶小生」中與程燕齡堪並稱「二難」。

現在,請看這齣戲的「卡斯脫」:除了竇仙童,薛金蓮和薛丁山是由小莊、繼屏和蕙蘭分扮之外,「竇一虎」是任東勝,「程咬金」是夏元增,「羅通」是劉安定,都是「小大鵬」的中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