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新編情探
【華報】
1970-12-17

著名戲劇家俞大綱教授,繼「繡襦記」之後,現又將川劇「情探」改編一齣新的國劇腳本,定名為「王魁負桂英」,且由空軍大鵬劇團將其首度搬上舞臺,排訂於本月廿日首次演出。

俞大綱教授把川劇「情探」作為骨幹改編的國劇腳本「王魁負桂英」,係參考宋元舊劇遺文,明傳奇,鼓詞,彈詞以及地方戲的內容素材,加以選擇而寫成的,全劇僅六場,戲劇性非常集中,在風格方面,卻嚴格的保持宋元舊劇的悲劇精神。

故事是敘宋王魁因落第流落山東萊陽,窮途落魄,為妓女焦桂英母女所收容,桂英憐才,以身許之,並且鼓勵王魁讀書求上進。王魁在焦家院住了三年,桂英母女又資助他上京考試。王魁得中狀元,嫌棄桂英是青樓女子,另娶了他的考試座師韓丞相的女兒,以三百兩銀子和一封休書,派老僕王興送往萊陽交給桂英。桂英得書,哀怨絕望,獨自去到海神廟傾訴,然後自縊。海神廟原是她和王魁分手時,一同盟誓願,永不相負的所在地。王興回到京師,把焦桂英自縊的消息,報告王魁後,辭主他去,王魁受了刺激,夜間在書房唸書時,忽見桂英來找他。桂英苦苦哀求王魁收留她,(這是種精神活動的試探),王魁不顧舊情,拔劍逐殺桂英,終於誤傷自己殞命。

該劇由王魁中狀元開始,前半段的情節,均由劇中人的臺詞倒述,以求場次精簡。劇中有焦桂英的鬼魂出現是基於人情而以超自然的藝術形象來表達的,這正像明代有名的劇作家湯顯祖,對他的名作「還魂記」所舉的寫作理由:「理之所無,情之所有」。本劇「冥路」和「情探」兩場,就是依這一原則處理的,和一向舞臺演出的這一類型的戲,如「活捉三郎」等的風格完全不同,同時也大大的修改川劇「情探」的陰森氣氛。本劇著重於「淒艷」,而非渲染「陰森」與「恐怖」,藉以激起觀眾的憐憫與同情,提高人性的至覺,收悲劇清濾的功效。

至於王魁的老僕王興這一人物,為宋元舊本所無,摘自明人「焚香記」而已。他出現的兩場戲,儘量發揮了人類的正義感。這份正義感,出發於倫理感情,他不是個反抗性的人物。

該劇在劇情處理上,音樂及舞臺動作設計上,有一個原則,即依據傳統而加以發展。也就是力求在傳統基礎上樹立一個新風貌,從舞臺發揚固有文化,作一個起步的嘗試,這也是我們選定「戲文之首」的「王魁負桂英」來改編和演出的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