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負桂英」新的舞台形象
俞大綱教授的「新古典」嘗試
【聯合報/鬱藍】
1976-06-10

大鵬劇團將在今晚由郭小莊、哈元章、高蕙蘭、馬元亮等演出俞大綱教授編寫的平劇「王魁負桂英」這齣戲一向受到觀眾普遍的喜愛,成為大鵬劇團的「看家」劇目。今晚再度上演,並由俞教授在正劇上演前,加編了一段大鼓書詞,作為「開場」。

俞教授說把說唱式的大鼓書結合舞台表演,成為整體性的演出,看來是一種新形態,其實這正是古老的南戲演出形式。現存最古老的宋元南戲「張協狀元」,即用說唱體的『諸宮調唱出前因』,做概括性劇情介紹,再由演員登場演出正劇。

這一南戲演出形式,以戲劇眼光來看是頗為合理的。採用說唱式的音樂語言,對故事的「前因」,加以敘述,其功能有類於劇情開展的準備階段,是每一劇本所必需具備,而最不易寫得好的一部份。第二是先用觀眾較易聽得懂的音樂語言,作為開場,有穩定及集中觀眾情緒及注意力的功能,容易引導觀眾進入戲劇。

但是這一形式,並不適用於每一劇本,俞教授說:「我引用這一形式,是基於『王劇』的編寫方法,原來的構想是著重用動作來發揮戲劇特具的功能,而非藉語言敘述來說故事,因之我只截取了王魁故事的下半段,由王魁中狀元後,起意遺棄焦桂英,作為戲劇起點,雖則第一場戲即導致高潮,觀眾在感受上會有來得太突然之感,也就是在劇情處理方面,割棄了準備階段,戲劇效果是達到了,卻沒有替觀眾做穩定情緒和集中注意力的心理準備,彌補這一缺憾,只有乞靈於古南戲的演出形式,因為這一形式由古藝人從經驗中鍛鍊出來,是十分中國式而合於戲劇原理的。不過我得說明,採用這一演出形式,既非求新媚俗,也不是泥古守舊,而是劇情的需要--借古南戲的舊形式,來替新形態的平劇服務!」

這一段大鼓書的唱腔,由大鵬劇團資深藝人馬元亮譜製聲腔,青年藝人歐陽敏文主唱。

青年演員歐陽敏文的藝術秉賦,俞教授對她非常嘉許的。她在劇校是學習老生行的,大鵬演出的「楊八妹」,佘太君一角,應當由老旦行應工,因拜慈靄已脫離大鵬劇團,改派歐陽敏文飾演,在趕工排練,學習時間受限制的情況下,她的唱、唸、動作以及角色體會方面,把這位性格倔強的老太君的聲色神情刻畫入微,獲致觀眾一致的驚訝與喝采,充分發揮了她的藝術秉賦。是位極堪造就的青年藝人,由於她的聽覺敏銳,口齒清晰,接受能力強,大鼓的聲腔韻味唱來也都抓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