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究應如何改良 圈內爭論更形尖銳
雅音小集演出引起的反響
【聯合報/鄧海珠】
1979-06-04

「雅音小集」演出以來的回響,已經超過了郭小莊的預料。鼓勵、批評、討論之聲見於各種傳播媒介,外人看來覺得這是一種可喜的「國劇熱」,而在國劇界,這陣高潮把一些圈內已存在的爭論更形尖銳化。

爭論的重點該在「白蛇與許仙」的改良上,進而引出國劇界的「代溝」,再談深一點,就是如何發揚國劇,以及在預料之外的一些反應,如對「白蛇與許仙」劇本的質疑,也有些人被牽涉進去。

「白蛇與許仙」的改良,使一些堅守傳統的人緊張,又使一些主張改良的人燃起過多的希望,當然其中還有一些「中庸派」,他們認為國劇該改良,但對「白」劇的改良持保留態度。

郭小莊的「改良」,在大家的熱烈討論聲中擴大成了「創新」,因此爭議之聲更大了,沒有人認為國劇該全盤創新,但卻有人認為國劇絲毫不能更改,然後這種保守態度又引起了討論。

由這片討論聲中引出的「代溝」問題,該在於一向國劇由五十歲以上的人代表發言,而「雅音小集」由年輕人演出,目的是爭取年輕觀眾,而又造成了國劇界老輩少有的盛況。

於是人們開始懷疑老一輩人對國劇的作法,言論偏激者甚至認為「國劇都是被那些人拖住的」,這種說法固然抹煞了國劇前輩三十年來對國劇的貢獻,但其中仍有值得討論之處。

「雅音小集」的轟動,宣傳之功不可沒,相比之下,國劇學會或軍中劇團所謂的「宣傳」只是針對老戲迷,通常只印一兩張小小的說明書,懂戲的人就來看,不懂戲的人也無從看起,日久天長,國藝中心的表演成了「例行公事」,演員缺乏鼓勵,觀眾也缺乏「刺激」來參與。在「雅音小集」演出後,復興劇校及明駝劇隊的公演都用心宣傳,徐露更主動應藉宣傳來幫助社會大眾認識國藝中心精彩的表演。

其次,由於國人對「白蛇與許仙」劇本質疑,又引起圈內人對國劇禁演問題的討論,以往有許多戲因內容不雅,是非不明,或與匪區劇本有關而遭禁,因此圈內人常說「演來演去就那幾齣」,尤有甚者,認為「對國劇的敏感阻礙了國劇的進步」。某些圈內人士認為,除非具有錯誤的政治意識,否則尺度可放寬些,主題正確的忠孝節義戲固然值得宣揚,不那麼嚴肅的戲也未必就會產生不良影響。否則,就戲的內容而言,過去的中國人比現在的中國人風趣富彈性多了。

「雅音小集」引起的正面或反面回響,對演出者勢必造成相當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使「雅音小集」或其他有類似嘗試的人再接再勵,也可能使他們因「免得惹麻煩」而止步,不過這一陣國劇熱至少獲致一個結論,就是發揚國劇,要用新方法。

這包括主其事者積極有效的做事方法,及國劇本身的新活力,關於後者,最好以實驗劇場的形式來進行,實驗劇場能容納較多的改革與新觀念。至少,比成名演員少幾分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