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音小集使國劇邁向時代潮流
溶合古典戲劇與現代舞台設計於一爐
更能受到觀眾激賞•帶動了國劇新機
【民生報】
1980-03-02
【本報訊】舞台設計家聶光炎,此次又替「雅音小集」作舞台設計,戲劇家孟瑤非常欣賞聶光炎的手法,認為聶光炎雖然以現代科技,運用在現代劇場,卻又不失中國古典戲劇的精神。
「雅音小集」努力的目標之一,是希望把文學藝術、舞台藝術與科技藝術,結合在現代劇場之上,「雅音」數次的嚐試,已證明如此做法,是能被現代人所接受的,所以每次演出,都能掀起高潮。
有了數次的經驗,「雅音」三月推出的國劇「竇娥冤」與「木蘭從軍」,將此三類藝術運用得更臻完善,可能給未來的國劇,提供一個更新的方向,使古典的國劇能與現代的藝術,溶合在一起。
當然促進如此革新的中樞人物還是郭小莊,她提出了演出者的意念,給戲劇家孟瑤與舞台設計家聶光炎,兩人再根據演出者的特長,編寫設計適合演出者的一切舞台效果。
孟瑤說,她偏愛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作品,尤其「感天動地竇娥冤」使她神往不已,兩年前,她就有意改編此劇,由於戲劇不同於小說,沒有演員祇算一半的作品,所以,將此構想冷藏年餘,直到去年五月,郭小莊找到了她,才又燃起改編「竇」的意願。
孟瑤尚是第一次編寫國劇劇本,她經過無數次的跟郭小莊磋商,並且琴師朱少龍與打鼓佬侯佑宗提供許多的意見,再經數次刪改,「竇」劇才完稿,此時,文學藝術與舞台藝術做了初步的配合。
接著,劇本到了聶光炎的手中,他跟著郭小莊,聆賞響排,把劇中作者的原意,演出者的構想,轉換成自我的意見,畫出舞台設計藍圖,做出模型之後,再轉交到郭小莊手中,大家再交換意見,於是集現代燈光科技與文學、舞台於一爐的雛型出現了。
有關國劇舞台設計,聶光炎贊成用燈光技巧,但反對以佈景襯托舞台。
聶光炎認為,沒有燈光就沒有國劇,因為國劇傳統「亮到底」的舞台,還是運用了燈光;既然現代科技,使舞台更臻完美,那國劇為什麼不能利用燈光,加強空間、時間、情緒與自然幻覺的效果,增強劇情呢?
至於佈景的擺設,聶光炎認為是多餘的,替國劇設計「樓台舞榭」等「實物」的設計,聶光炎以為是「畫蛇添足」,嚴重破壞了國劇的抽象美;所以,此次他替「雅音」設計舞台,僅有的佈景,也祇是第一場從上吊下的兩塊「破」幕幔,給人一種不是「生理」而是「心理」的淒楚壓迫感。
數度的嚐試,聶光炎已逐漸揣摩出國劇所需的是什麼燈光?此次,他的舞台燈光設計,將比昔日更臻完美,尤其「竇」劇中「法場」一場,聶光炎有獨特的手法,一新觀眾耳目。
聶光炎以為,設計國劇燈光要有下列三重點:
(1)抽象的舞台佈景,表達內在的情緒:心理的環境,輔助動作的環境。
(2)燈光雖然要使觀眾舒適的「看」,卻又要把握時、空的感覺。
(3)雖然以現代的科技,表達在現代劇場,但仍要掌握中國古典戲劇的精神。
孟瑤閱覽了舞台燈光設計的草圖後,讚評聶光炎已把握了傳統,卻又使國劇有了蛻變與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