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
雅音小集再出擊
【民聲日報】
1985-08-11

婆媳間的衝突自古皆然,「雅音小集」將漢末悲劇「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改編,重現婆媳嫌隙所造成的悲劇。在劇情的轉折、人物的安排上不似以往程派演法之沉悶,但卻未脫「婆婆虐待、媳婦忍耐」過份一廂情願的窠臼。

「雅音」的演法一向以嚴謹、認真著名,郭小莊以身作則的「狠勁」令其他演員不得不起而效尤,而鼓佬侯佑宗、琴師朱少龍的用心嚴格,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據郭小莊表示,這次演出「劉蘭芝與焦仲卿」強調「生活化」的演出型態,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婆媳悲劇,有戲劇性的高潮,如「遭譴」、「盟誓」等折,比起以往程派「孔雀東南飛」,更能深入人心,為一般人接受。

因此她強調劉蘭芝的心境,從「洞房」時的嬌羞深情,到婚後三年備受欺凌忍耐吃苦,「遭譴」時的驚惶,焦仲卿送別時她的憤恨與期待,以至最後「殉情」時的無奈,有很清晰的脈絡。

現代年青人可以了解劉蘭芝的轉變,由柔韌以至剛強決絕,也可以體諒焦仲卿對母親跋扈的忍耐,但焦母從頭至尾與蘭芝有仇的態度卻沒有極大的說服力。

全劇重點放在「遭譴」、「盟誓」、「殉情」機場,男女主角的戲太重,而忽略了全劇發展時的劇情轉折的預伏暗筆,例如婆婆對媳婦的妒恨心理之描寫如能再強烈些(不只是口說表達),才能醞釀出最後迫子休妻的高潮,以及兩人雙雙殉情的感人。

「劉蘭芝與焦仲卿」的陣容上仍是「雅音」的老班底,吳劍虹的爽辣,曹復永的深情,以及馬嘉玲的善良,都有稱職的表演,但婆婆的干涉嫉妒似乎太直接,轉至子媳雙雙自盡後的悔恨,劇力也就減弱很多。

在老班底外,唐琪應邀擔出媒婆─王婆一角。戲份頗為出眾。而七個演出鬧新房的孩子,是各方齊集來的小朋友令工作人員又愛又恨,鬧起脾氣硬是天王老子也不認,由恬妮的女兒「嘟寶」率領,這個大配角還一句台詞,可是裏頭最神氣的一員。

今年「雅音」這齣新戲的特色在音樂性極濃,由鄭思森譜曲,他表示,貫穿全劇的曲子融入了崑曲、高撥子、梆子、皮黃等,最希望讓「音戲入戲」。

其中如「遭譴」一折中提水的配樂,相當精彩,以及「盟誓」時的幽怨不平,很能烘托氣氛,達到「入戲的效果」。但國樂伴奏實不必時時都有才是「入戲」,有些場次的配樂卻讓觀眾有「干擾演出」之感,大可酌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