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莊印象
【人民日報/曉含】
1988-11-04

郭小莊的髮型、服飾絕對新潮,由她創辦的台灣“雅音小集”,也以演出“新派”京劇號召觀眾。

應香港市政局邀請,十月下旬,郭小莊率團到香港參加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的演出,這是“雅音小集”一九七九年成立以來首次赴港;而北京梅葆玖等一批大陸京劇名角,將緊追其後在香港登台亮相,兩岸京劇家先後在香港觀眾面前獻藝,造成一種競賽的局面,因此,郭小莊對這次演出格外重視,演出前一個月兩次來港做前期準備。

筆者同郭小莊見面,是在市政局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聽說我來自大陸,她並沒有表現驚訝,回答問話直截了當。

很早我就從台灣報刊上知道了郭小莊和“雅音小集”的名字,也得知了他們革新京劇的種種做法,諸如:改編劇本,加強文學性;增加民族器樂伴奏,烘托氣氛;吸收芭蕾舞蹈動作,豐富表演;還有改進服裝、造型、燈光、佈景等。郭小莊對“新派”的解釋是:保留傳統精華,融合現代劇場條件。她認為:戲劇必須隨時代變遷做相應變化,但只有先對傳統瞭解透徹才能走出一條新路。

記者招待會上,播放了郭小莊主演的《紅娘》錄相片斷。經他們整理,這齣傳統戲開場增加了佛堂景和十多位小和尚參禪誦經的場面。郭小莊解釋,這是為明確交代故事發生的場景和地點,“解圍”一場為白馬將軍增加了導板轉快板的唱段,並設計了一段武打,使這場戲可看性更高;郭小莊扮演的紅娘,出場時的一段西皮搖板,十足荀派味兒,但服裝、頭飾和老戲明顯不同。我想:如果是一個老戲迷,對這樣的改動可能會不以為然,但從爭取對京劇所知甚少的年輕觀眾的角度講,這也許是合理的。

採訪中,我問郭小莊:“台灣京劇界和觀眾對這種革新是否贊同?”她回答:“剛開始,有很多人反對,第一年只演出兩天,但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不在乎一時批評,重要的是堅持下去。現在一次能演二十場,場場爆滿,還要發售站票。其他京劇團也在朝我們的方向走,否則,就沒有年輕觀眾。”

“對大陸京劇有何評價?對兩岸京劇交流有什麼期望?”對這個似乎帶點敏感性的問題,她坦率地說:“我沒有看過大陸的京劇演出,但看過錄影帶。我認為大陸京劇非常好,但由於環境不同,每個人的藝術特色也就有所不同。至於兩岸交流問題,那是遲早的事。”她還提到,曾有人邀請她和大陸演員同台演出,她表示,要等到當局明確開放後,才可以考慮。

郭小莊今年三十七歲,尚未顧及婚姻,她自言是“嫁給了京劇”、“永遠永遠為京劇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這種為藝術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