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新生─「雅音小集」演出長平公主
【中央日報/曾永義】
1989-07-12

文學和藝術隨著時代而改變,因此一代有一代的文學和藝術,這是不爭的事實;而當代的文學和藝術必須紮根於前代,經創新蛻變而轉型,這也是眾所周知的現象。就我國戲曲而言,有所謂宋元南戲、金元北劇、明清傳奇、清代皮黃。而明代傳奇,乃是以元代南戲為基礎,經北曲化、文士化、崑腔化而形成;即清代皮黃,亦以傳統的雅部崑劇之表演藝術為根源,注入詩讚系說唱文學和地方聲腔而蛻變轉型。

清代皮黃發展的結果,即今之所謂平劇,平劇又被認為是我國戲劇的代表,所以又稱作國劇。國劇雖然有極其崇高的文化地位和藝術價值,但就其所代表的時代而言,無疑的在今日已屬「傳統」,因為其表現方式和思想理念,已經不能充分利用現代劇場的功能和滿足現代人觀劇的心靈。也因此,國劇日漸式微,日漸脫離群眾,其前途令人憂心忡忡。

所幸自幼浸淫國劇,欲終生奉獻國劇的郭小莊小姐有見及此,又深知戲劇藝術發展的原理,乃於民國六十八年毅然成立「雅音小集」,以「傳統中的新生」為努力從事的原則,並結合同好,欲為國劇別開蹊徑,欲為現代戲劇提供新的契機。而孜孜矻矻,十年有成,使我們今日所看到的雅音國劇,擺脫說唱文學的冗煩,顯得乾淨俐落;講求結構的緊湊和氣氛的營造,而將高潮置於矛盾與衝突的關鍵時刻;突破腳色行當的限制,使人物的塑造更為生動;在不妨礙虛擬象徵的表現原理之下,適度的運用布景與燈光,以渲染舞台情境,強化演出的效果;加入國樂以充實文武場陣容,因劇情帶出合唱曲以表明時空與情境的流轉,從而循循導引以激起濃厚的感染力。像這樣的國劇,誰能再說是「故步自封」?誰能說「不合乎現代劇場藝術的理念和精神」?而國劇之所以為國劇的經濟劇場所要講求的藝術特質,豈不因此而有更美好更充分的發揮?也就是說,雅音十年來的努力,是紮根於傳統的創新,因而別開境界,從而再度融入人們的藝術生活,其受到廣大的迴響和擁護,絕不是平白得來的。

對於郭小莊小姐鍥而不捨的為國劇走出一條現代路途的精神,我一向很欽佩;我也曾經建議要為國劇注入更豐富的理念以喚起更深切的省思,因為惟有這樣,國劇才能真正獲得更上層樓的提昇。而令人高興的是,曾跟我從事戲劇研究的王安祈小姐,為雅音十周年獻禮所新編的「長平公主」,就採納了我的建議,充分的傳達了她和郭小姐的「想法」。

敷演明崇禎皇帝長平公主事蹟的劇作,有清無名氏「鐵冠圖」、黃燮清「帝女花」和平劇「明末遺恨」及粵劇「帝女花」,就中黃氏於俯仰興亡之際,感兒女江山之情,以其事可以歌可以哭,因援少陵詠懷之例,以冷吟閒醉之筆,寓宇宙貯悲之境,寄渺遠愁思之懷,而付之於挽不住的恨水波濤。就因為黃氏寫作時的胸懷意境如此,所以寄託最為遙深。而今雅音的「長平公主」,小莊和安祈更要藉此反映對歷史對人生對社會對國家的關懷,從而達成臻戲劇藝術於高層次的理想。對此,我是由衷感到敬佩的。

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於新生藝術的創立,其艱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就戲劇而言,必須有賴於劇作家、表演家和鑑賞家不停的琢磨,逐漸的共鳴,而終於獲得一致的體認,然後才算真正的完成。如果雅音小集有志於以國劇為基礎,為「現代戲劇」的誕生而努力,則尚有一段要前進的路途。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人生有永遠走不完的路途,只是一步更進一步,以小莊和安祈往日的黽勉,相信會一步更進一步的走下去,相信不會以既有的成績「蜚聲國際」為已足。我雖然說得有點「老氣橫秋」,但卻是最誠懇的話語。謹以此文,為雅音十年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