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莊印象
【天津日報/朱建中】
1993-08-21

七月底,我應台灣雅音小集國劇團創辦人郭小莊女士的邀請,赴台與當地的國劇同行進行藝術交流。雖然僅有十天時間,卻對台灣的京劇藝術有了較深的了解,而郭小莊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當我還在天津戲校學習時,就曾聽說過郭小莊在普及改革京劇藝術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三年前,我隨天津青年京劇團赴香港演出,在那裡結識了郭小莊,她的確是個不凡的女士,文雅大度、精力過人。這次我終於有幸在台灣對她的為人和藝術成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郭小莊自八歲進入台灣空軍小大鵬劇校,坐科七年,幼功紮實。十五歲時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大鵬劇團,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和探索,憑著她聰穎過人的天賦而成為當今台灣最著名的京劇演員。

在我所接觸的京劇演員中郭小莊無疑是最有魅力、有個性的一個。台灣的京劇與大陸都面臨著京劇老年化的問題,郭小莊有感於年輕人對京劇的冷漠,而於一九七九年自立創辦了雅音小集劇團,致力於京劇的普及、推廣和改革,她說辦這個團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取年輕人,使他們改變對京劇的認識。

在參觀雅音小集工作室時,從他們收集的完整資料中可以看出當初雅音小集草創初期的艱辛,創辦者含莘茹苦的努力終於收穫到了果實。這個劇團主要創作目的是每年都要定期推出新戲,每齣戲都要演出七至十天,讓人驚奇的是每齣戲演出前的一個月戲票便被搶光,幾千人的大劇場裡坐滿的大部分是年輕人,還有許多人花錢買站票看戲,這種盛況在大陸也是十分罕見的。那麼郭小莊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

我在台訪問期間未能看到郭小莊的演出,但看了她演出的錄像。我以為郭小莊的成功之處在於她的完整、突出人物、以情動人。我們大陸的觀眾欣賞京劇多是懷舊的心理,看中演員的是技巧和韻味,而郭小莊恰恰改變了觀眾的傳統審美心理,她的戲,如《再生緣》、《問天》、《韓夫人》等,劇本緊湊、易懂、劇中情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富於情感,在京劇程式上她打破了傳統戲的框框,大量運用京白,並吸收了歌劇和大陸地方戲的精華,追求細膩、高雅的風格。郭小莊的戲以悲劇為主,她在戲的各個環節都追求各種藝術形式的綜合統一,讓這些藝術手段於規定的情景之中達成自然的和諧,從音樂唱腔、舞蹈到服飾和化妝都可看出郭小莊的獨特建樹。

如果依大陸的老觀眾的眼光,郭小莊的京劇藝術離傳統似乎遠了些,這其實有個文化背景不同、審美視角不同的原因。台灣青年觀眾的傳積澱自然不如大陸,但他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高,郭小莊的表現正是適應了台灣青年人的這種審美需求。郭小莊影響了台灣的一代京劇演員,也培養了一代觀眾。

郭小莊只有四十多歲,卻成為台灣京劇的代表人物,她沒有滿足。她說台灣的京劇在人才、師資等許多方面存在著不足,需要大陸的京劇界給予彌補,這就要求兩岸的京劇藝術保持著長期的交流。京劇這一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兩岸藝術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定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