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創精品
筆談京劇電視劇片《歸越情》
【上海文化報】
1995-02-10
大陸戲劇家的企待
郭漢城(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戲劇理論家)
去年十月我隨大陸戲劇家代表團訪台,原想能夠看到台灣的戲曲演出,由於活動日程很緊未能如願。這次來到上海,見到了郭小莊小姐,看到了由她領銜主演的《歸越情》電視錄像,總算彌補了小小的心願。郭小姐是台灣知名藝術家,早就以革新京劇聞名於大陸。這次見面使我有機會親自聆聽到她對革新京劇的理想和長期實踐的經驗,加深了我對這位藝術家的理解。她的經過革新獲得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使古老的京劇成為屬於當代中國人的京劇的主張,我不僅十分欽佩,而且引為同調。《歸越情》可以說體現著藝術家的這種追求。對於西施、勾踐等歷史人物應如何評價,可以有不同的認識;但郭小姐這個西施,演得很動情,很投入,有血有肉,有悲有歡,是一個感人的形象。她的表演既貼近生活富有真實感,又不脫離京劇的傳統規範,很好地處理了繼承與革新的關係。舞台藝術其他方面的革新,也是值得稱許的。
我的驚喜
劉厚生(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戲劇評論家)
早在八十年代初,我就得到一本郭小莊小姐的《白蛇傳》演出特刊,知道了在海峽彼岸有一位矢志於京劇革新的青年演員。看了特刊中她和其他演員的圖片以及文字資料,我感到驚喜:好新的藝術觀念,好大的革新步伐。
這次有機會看到羅懷臻先生編劇的《歸越情》的錄像,我認為這是富有新意的新京戲。我又一次驚喜:我覺得她是一個不企求藝術上的安全係數,不怕引起爭論的京戲爬坡者、登山健將。我曾說過,有普普通通的名演員,有曇花一現的名演員,也有對傳統藝術勤修細理、添磚加瓦留給後人的名演員。我相信郭小姐是後者。
另一番情景
薛若鄰(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戲劇理論家)
郭小莊飾演的西施,酸楚悲戚,以情動人,她善於運用形體動作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當西施聽到越國勝利的消息後,郭小莊運用水袖的舞動,表達西施此時起伏的心潮和複雜的心態。最後郭小莊又運用抓袖猶如抓心一般的動作,表現西施既喜又悲的心理。但她終於明白了自己身懷有孕,已經無權享受勝利的喜悅,郭小莊又運用一連串的幅度的甩袖動作和「屁股坐子」身段,表演出西施內心劇烈的震動和悲痛。同時,郭小莊的演唱又極富低迴哀婉的情緒,且唱腔很有個性,也十分準確地刻劃了西施的悲劇形象。
從觀郭小莊在《歸越情》中的表演,是用「情」一以貫之,在西施身上,她把古典之情與現代之情結合起來,不但使戲劇清新流暢,也使西施更具魅力。
再塑西施
安葵(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戲曲評論家)
西施的命運曾引起歷代許多文人的同情與思考。這一古代絕色女子為了越國的利益,做出了最大的犧牲,但她的“獻身”行為又為中國封建道德所不容。劇作家羅懷臻對西施的處境又做了更深一層的設想:假如她懷了吳王夫差的孩子又會怎樣?這就觸及到中國封建道德中更核心的問題──宗祠的承繼。台灣京劇演員郭小莊小姐對劇作家的立意和人物有深劇的理解,去國時的忍痛,歸來時的狂喜,護子時的不顧一切,看到范蠡態度變化後的悲涼,種種複雜的心情和迭宕起伏的情緒,演得真切動人。
值得研究的郭小莊現象
龔和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戲劇評論家)
看完《歸越情》錄像之後,閱讀了一些有關郭小莊的文字資料。“雅音小集”真的不簡單。她是一個以“傳統京劇的現代化”為標誌,向青年一代播種對“京劇”的愛心為使命的劇團。其荷負之沈重,舉步之艱難,都是可以想見的。
對於京劇,我素來抱有“二元”態度,即既要保持傳統的美、古典的美,又要創造新的美、現代的美。兩者既互斥又互補,從而保持某種必要的張力,有利於京劇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對小莊小姐的理想與實踐,很佩服,也很感興趣。她和她的已有十六年歷史的“雅音小集”,應當為當代京劇史的一個研究對象。
魄力與自信
陳西汀(上海藝術研究所著名劇作家)
早就聽說郭小莊小姐是台灣的一位熱心於京劇改革實踐活動的演員。看了她所主演並親自執導的《歸越情》錄像,向我證實了這一點。全劇清新流暢,脫略陳俗,在透發劇本的深沈底蘊方面,尤具功力。西施形象的塑造是美好的,情感的表達是準確的,整體的演出是成功的。
青年劇作家羅懷臻,使西施在滅吳之後,懷著身孕,回到長頸烏喙的陰忍的勾踐身邊,置人物生存於絕境。發思是奇特的。劇本有幸,在偶然的機會中,遇上了慧眼,並因主演者的親身執導,使劇本、導演、演員三方面,更便於相互的協調一致,獲得順利的舞台體現。
改革需要魄力與自信,而魄力與自信產生於修養與才華。《歸越情》在這方面作出了詮釋。
兩岸攜手創精品
鄭拾風(上海劇作家、雜文家)
“西施戲”上演的很多,《歸越情》卻從另一角度切入,矛盾從西施歸越後展開,讓觀眾看到“春秋無義戰”的吳越之戰後,這個“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為之付出何等巨大的代價!冷酷的威權和傳統道德觀念終於把一個純情的弱女子推向絕境。是“功臣”?還是“玩物”?確實又是個一時說不清楚的難題。可就是說不清,能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就有了好戲。
難得的是小莊出色地塑造了這個感情跌宕、剛柔並具的人物,為了展示人物的內心的需要,她不斷突破舊的、創造新的程式。正因為她的“人生換個戲”的執著追求,舞台上西施復活了。當人們欣賞到她那一曲曲哀感頑艷的唱段時,不禁“滿座青衫濕”了。
《歸越情》是兩岸藝術家合作的精品,也就更具有特殊意義。
又一段藝壇佳話
蔣星煜(上海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戲曲史記家)
越王勾踐破吳歸。古往今年一直是戲劇的熱門題材,但往往失之平淡。三十年代有粵劇《甘地與西施》,反帝反戰氣味濃。今有《歸越情》。對西施的悲慘經歷與淒苦心境作了多層次的開掘。均為出奇制勝大手筆。郭小莊“雅音小集”對此作了完美無缺的公演,令人敬佩。與尚長榮手捧《曹操與楊修》求合作者同為藝壇佳話。
明末名伶商小玲演《牡丹亭》之杜麗娘用情至專,竟以身殉戲。四百年後,郭小莊演《歸越情》獲盛譽,原大可慶賀。然郭小莊無意再續演悲劇,端因精神上對悲苦之承受能力已達極限。可見進入角色之深,可見表演藝術家必先感動自我才能感動觀眾也。
兩岸合作 菊壇佳話
林宏鳴(上大兼職劇教授、上海文化聯誼會秘書長)
九二年初見郭小莊小姐之前,已對這位台灣著名的京劇演員有所了解。及至見了面,聽了她對京劇革新所作的幾乎忘情的理念闡述,聽了她創辦以“國劇傳統的新生”為使命的“雅音小集”十幾年來在坎坷的路上執著努力的回憶,一時間所感受到的衝擊和震撼的體驗,至今仍難以忘懷。秦德超會長當時就表示,歡迎郭小姐率“雅音小集”來滬演出。
去年,上海文化聯誼會、文匯報社和東方電視台正式邀請郭小莊來上海公演由劇作家羅懷臻編劇的京劇《歸越情》。正在籌劃之中,醫生卻下令傷病在身的郭小莊必須休息兩年,兩岸京劇交流的一次盛舉只能暫時擱淺。
作為遺憾的彌補,東方電視台將播出《歸越情》全劇。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王安祈認為,“這台戲的成就遠遠超過自古以來所有西施的戲劇。”相信電視觀眾們通過《歸越情》一劇的播映,不僅可以了解郭小莊和“雅音小集”在京劇革新和藝術追求方面的成果,也可以通過該劇,細細品味郭小莊對國人均已十分熟悉的西施所作的“更人性化的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