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劇團演出楊八妹 |
【自立晚報/聽菊館主】 |
1971-10-25 |
今晚國劇觀摩賽,輪由大鵬劇團擔任,劇目為新排之「楊八妹」。乍看劇名似電影「黃八妹」翻板,實則非是,係楊家將中八姐、九妹之事。按八姐、九妹初見於「四郎探母」中,普通僅係丫環、侍女之類,惟齊如山先生改編之「新四郎探母」中,才經八姐、九妹按上打鬥情節、地位方見重要,惟八姐、九妹係姐、妹對稱,尚無「八妹」之名,至「牧虎關」中,八妹女扮男裝出現,地位仍不重要,但在「綴白裘」之「擋馬」中,又有楊八妹往北番私訪,遇見焦贊之弟(焦光普)情節,只有地方戲如「淮戲」中有此,其他地方戲及國劇中皆未之有也。
「大鵬」所編本子,共分團操(遼兵操演,欲犯宋界)、報訊(楊延昭知遼人有南侵之訊,派焦贊回朝告警)、教劍(係楊八妹教侍女楊排風練劍)、辭母(八妹告別母親佘太君,親往遼國探聽事實)、征途(焦贊偕八妹至遼國窺查情形)、獻圖(有老令公部將張俊父子,將向遼邦進兵情形,繪圖贈予八妹)、金殿(宋真宗召寇準、王欽若、佘太君詢問遼邦虛實)、破敵(真宗命八妹征遼)、凱旋(楊八妹得張俊父子及義士之助,大破遼兵,凱歌而歸)等場次,能演二時四十分之久。
此劇中角色計有王麗雲之楊排風,郭小莊飾主角楊八妹,拜慈靄演佘太君,孫元坡扮焦贊,哈元章配寇準,馬榮祥之張俊,張富椿飾張振玉(張俊之子),崔富芝演宋真宗,馬元亮扮王欽若,熊寶森配遼將耶律休文,其他演員有遼兵、宋將等,搭配齊整,惟無丑角穿插在內,致劇情過於嚴肅激昂,而少輕鬆之感,使觀眾通場全神貫注,則緊張得喘不過一口氣來,亦足見戲之能以吸引人矣。
在本劇中因為使每一角色各有表現,故份量均重,真是唱做俱備,文武兼資,如主角楊八妹忽而女裝,忽而男扮,時著戎裝,時穿花帔,歌唱時有崑曲牌子,又有高撥子,和二六、流水等,唱腔齊全,有舞劍,有打鬥,除了改扮男裝時有一段休息時間外,幾無喘息機會,古人云:「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惟過於勞累,亦使觀眾代為不安也。其他如遼將在大戰時,兵丁舞動刀槍、籐牌,陣容浩大,還唱曲牌,因曲牌及歌詞皆係新編,詞曲新穎,而且含有時代意義,名家手筆(俞大綱編)自與眾不同。
其他焦贊一角;戲雖不多,但很突出,而佘太君亦特加若干唱工,是晚杜夫人,谷香女士亦在座,對老旦唱腔尚加讚賞,哈元章於朝罷歸來,又倣「徐策跑城」路子,唱高撥子,加吊毛,又是大賣特賣。張富椿武工開打亦很嚴整,他如馬榮祥、崔富芝也各有若干唱腔可聽,此戲由於採擷各劇精華而成,雖鑿痕尚見,但確精采,況係新戲,自能哄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