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一些在美國演戲的經驗
祝國劇團訪美成功
【中央日報/王中和】
1973-06-22


首先,我必須聲明,我是一個對國劇認識極少,但有狂熱愛好的青年。四年前當龔弘先生任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時,曾計劃拍攝一部由「水漫金山寺、拾玉鐲及蝴蝶夢」三齣平劇改編而成、戲劇價值極高的片子「金玉夢」,我被派負責美術部門。雖然這部片子後來因為種種因素的阻撓未能拍成,但卻使我首次得有機會真正的接觸到我們的國粹。加上一年前我在夏威夷東西中心進修時,得幸參加了那年由夏大戲劇系客座教授楊世彭先生領導演出,並參加全美第四屆學生劇展,在三百餘所大專戲劇系競賽中得前十名的中國國劇「烏龍院」的舞台設計工作及實際演出,對國劇可說是更加深了一層偏愛。故今日欣聞我國劇隊將首途訪美,作盛大演出,怎不令人鼓舞?所以,忍不住將自己所知的一點點實際演出經驗及淺見提出來以供參考。

像「烏龍院」這本子,僅是充滿了戲劇性的「文戲」而沒有「武」的場面。當該劇參加初選時,就由於全美數十位戲劇及劇評權威組成之評委觀之入迷而輕易打入決賽圈,使得整個夏天、甚至夏夷州欣喜若狂,中國人更是揚眉吐氣。緊接著是赴夏威夷各島巡迴公演,島上有許多土生華僑都把這公演當著一件大事,扶老攜幼的趕來,一派盛裝赴宴的打扮,有幾位老太太甚至穿著像是清朝時期的旗袍。由于他們的盛情使我們的演出更加認真,再接著便是到首府華盛頓D.C的甘迺迪演藝中心的八天公演。在我們尚未到達之前,很多戲劇、藝術方面的有關人士及華僑都已將票搶購一空,這對我們來說又是一項很大的鼓勵。由此亦可見美國不乏能欣賞純正高度藝術的觀眾。何況當時的演出僅是一些洋學生(我是唯一參加演出的中國學生),學了三個多月的中國國劇,唱作均由楊教授嘔心瀝血的將生、旦、淨角甚至龍套的各角色一點一點由完全不懂、完全不會教起。三個月的時間不長,但成就已值得美國觀眾看得著迷,故我亦認為戲目不一定要偏重「武」戲,只要有戲劇價值,「文」戲「武」戲均受歡迎。

說到舞台的問題,根據我親身的觀察,美國諸多舞台的深度較我們平劇舞台要深,而觀眾座席又多為深弧形,因此,往往造成當演員由左右兩側出入時,相對的左右兩側觀眾不能完全欣賞到他們的動作。但國劇的演出從演員掀簾出場的那一剎那起,每一個動作都是美的、重要的,尤其是「武」劇時觀眾的感受更會大打折扣。故當我設計「烏龍院」舞台時,即因考慮到這點,而大膽的將守舊的寬度稍微縮小了些;而舞台兩側則成四十五度斜角延伸,打破了以往呈四方形的舞台格式。雖說有些冒然,卻大大的彌補了以上所說的缺點。而「守舊」的圖案及服裝色彩,也是西方觀眾最為愛好喜歡的。

再說一項在傳統國劇舞台上沒有但可行性頗高的作法,即「燈光」。記得數年前曾欣賞過俞大綱教授新作「王魁負桂英」一劇,桂英死後一場鬼魂戲由郭小莊精湛的演出,加以藍調燈光變幻的輔助,效果好極了。「烏龍院」演出時由于是文戲,故主要燈光是固定在場中,而兩側及內側有輔助光,效果亦頗佳。而且美國各劇場都有很好的燈光設備,值得運用,故我大膽的建議國劇團此行亦可考慮此點。

此外在宣傳方面如節目表、說明書、海報、幻燈字幕等都不可少,而且印刷、紙張、英文翻譯等都務必力求精美及正確。其他值得一提的是當「烏龍院」演出時,楊教授還教導那位報幕同學除解說劇情外,並教導觀眾至精彩處如何鼓掌、吆喝、叫好,並請觀眾一起演練數遍。此時觀眾的興頭已達高潮,于是連台好戲上矣!當時我飾演第一個出場的龍套,請鑼鼓聲,按節拍繞場一圈,立于舞台右側,竟然引起觀眾鼓掌滿堂叫好,喜得我直想掉淚。再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比那時更使我感到身為一個炎黃子孫、中華兒女更為驕傲了。

最後以十二萬分的信心,預祝我國劇團帶去最成功的文化交流,我們等待著佳音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