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逢知音(下)
在奧馬哈欣賞國劇記
【聯合報/李錫福】
1973-12-08

 

緊接著所要找的,就是我當年的小朋友葉復潤,他的父親拉得一手好胡琴,在我放學路過他家門前時,經常被琴音吸了進去,高唱一曲,方才回家,那時復潤剛進復興劇校,時間過得真快,當復潤扮上關二爺站在我的面前時,我幾乎認他不出,海外故人重逢,心頭別有一番滋味。如今這位關二爺長大了,成名了,而我這個凡人仍舊是老而無聞。在復潤的帶領下,會晤了他們的哈伯哈元章,及李老師金棠先生。兩位名老生加上我這個半吊子外行,古今中外談得非常投機。二君熱情謙和,元章先生親為內子及同來的美國朋友別上了鐫有鮮明國旗的徽章。應對間,兩位先生根本就用不著通譯,他們不但在舞台上向觀眾介紹了我國的藝術,同時在台下也作了很好的國民外交。

若不是世彭兄的催促,我們幾乎忘了下去看戲,好不容易從人叢中擠到了自己的座位,這種場面在中西部的歌劇院裡是罕見的。開演前歌劇院的人臨時加上了一個小插曲,當場宣佈了人們極待知道的美國副總統候選人的提名。當「吉樂福特」的名字從麥克風裏播出之後,掀起了一陣掌聲及喧嚷,隨即就靜了下來,在舞台燈光的導引下,觀眾的目光全貫注在一位儀態大方,穿著晚禮服的女士身上,她以清晰流利的英語,解說國劇中幾項主要的抽象動作。演員們在台上逐項的示範出來,諸如開門、上樓、跨馬、起霸、泛舟等等,邊作邊說,第一步便給「洋包子」們一個淺顯的印象和認識,然後再上演有情節的戲,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如我記得不錯的話,首齣是復潤的斬顏良,他的關二爺演來不俗,頗有台風,馬童的觔斗和蹄前的翻躍,著實表現了目前歐美人士著迷的中國功夫。曹營八大將出場的威武,加上關二爺與顏良白刃交合,生死決鬥的廝殺場面,緊張處扣人心弦,快捷處叫人目眩。詹遜在旁邊悄悄對我說:「中國的古戰場就是這樣嗎」?我回答說:「一點也不假,這是真的歷史,並非捏造,她顯出一臉佩服的樣子。鑼鼓與掌聲響成一片,足見觀眾對武戲的喜愛與欣賞,像美猴王、金山寺的打鬥場面都很緊湊有力,博得了不少的喝采,其中還加入文戲的唱作,那老生歌喉清脆,旦角舞來柔和,武淨聲調宏亮,其音律雖不同於西洋歌劇,亦確能吸引觀眾。其中莊子戲妻一劇的紙人二百五,由於和那童僕的動作配合適宜,不時引起哄堂大笑。大體說來,國劇團的演出是成功的,讓西洋人對我國國劇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說中國文化博大而精深並不虛誇。對每齣戲的安排上,編導人員頗具匠心,正抓著洋朋友的心理及所好,使每齣戲進行得既不枯燥也不冗長,實屬難能可貴,無怪乎在劇終時,觀眾們全體起立鼓掌歡呼,謝幕謝了三、四次,情景實在感人。

散戲後,時針已指向午夜,匆忙間揮別了國劇團的朋友們。世彭兄要在奧馬哈多留一晚,與大鵬諸友話舊,在我登車之前,楊大嫂遞過來一張他們銀行裏的存款單,打趣的說:「世彭要你替他存款」。因為當時找不到紙張留地址,正好那單子上印有他們的住處和電話。我說:大嫂你等著吧,祇要下月你們戶頭上多了錢,那全是我存進去的,大家在笑聲中握別。在汽車的馬達聲中,我默默地祝福中華國劇團沿途演出成功,全體團員身體健康。(寄自美國肯薩斯州)